新華社濟南6月12日電(記者 王志)在位于中國東部的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萬善鄉宋村,華博70兆瓦農光互補扶貧電站里,一排排藍色光伏板在夏日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將光能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電能。在光伏板下,千畝油用牡丹長勢喜人,即將結籽。
“上面發電,下面兼顧農業生產,一地兩用,陽光共享?!比A博光伏電站負責人告訴記者,自2016年并網發電以來,電站累計上網電量3億多千瓦時,同時每年幫扶冠縣23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收益3000元。今年,油用牡丹預計平均畝產400斤牡丹籽,畝均收入可達萬元,經濟效益倍增。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近年來,中國多地積極利用農村荒地、荒坡或閑置屋頂等,因地制宜在光照條件較好的貧困地區開展光伏精準扶貧,通過“光伏+種養”的“農光互補”產業模式,為數百萬貧困戶送上穩定增收的“陽光存折”。
招遠市蠶莊鎮西山王家村是山東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因經濟薄弱,曾長期是個“空殼村”。2018年,國網招遠市供電公司為西山王家村建起一座發電功率36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5萬元,村里8戶貧困戶每年都能分到1000多元的收益金。
“光伏扶貧具有建設周期短、見效快的特點,有太陽就能發電有收益,能為貧困群眾提供長達20年的穩定收入來源,尤其適合幫扶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以及無法勞動的留守老人增收?!闭羞h市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劉偉平說,目前招遠市36個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中有28個建起了光伏扶貧電站。
截至2019年底,山東已建成1.2萬多個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建設規模183萬千瓦,累計上網電量57.8億千瓦時,幫扶帶動31.7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
如今,光伏扶貧項目在中國多地“開花”。在河北省館陶縣閆沿村,國網館陶縣供電公司為村里建起光伏扶貧電站,并給予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享受1.2萬元扶貧資金入股的待遇。
“2017年以來,我每年都能拿到不低于入股資金10%的光伏分紅,現在一共拿了5128元,終于脫貧了?!?4歲的殘疾人袁振平說。截至目前,館陶縣184個村光伏發電項目共發電2716萬千瓦時,為貧困戶帶來2587萬元的“陽光收入”。
“光伏扶貧不僅提升了土地綜合利用率,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而且開辟了中國產業扶貧與清潔能源利用的新路徑,有力助推中國清潔能源和綠色經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理論部主任黃承梁認為。
以華博光伏電站為例,截至2019年,這個電站上網電量超過3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11.7萬噸,二氧化硫減排8800噸,二氧化碳減排29萬噸,減少粉煤灰塵排放7.9萬多噸。
山東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東能源消費總量約占中國的十分之一,巨大的煤炭消費量帶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突出問題。通過將新能源產業確定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經過多年轉型發展,2019年山東光伏裝機達到1619萬千瓦,成為新能源大省。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數據,2019年中國418萬貧困戶通過光伏扶貧獲得穩定收益。通過變“一次輸血”為“長效造血”,光伏扶貧不斷激活中國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