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總理山東行之后:是“好客山東”,也更該是“創客山東”!

    孔孟之鄉,齊魯大地。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基因自古至今便流淌在山東的血液當中。但這種基因并不是山東人的唯一,當互聯網的浪潮持續翻涌之時,我們便理應在這一場時代的大潮中尋到新的文化。

    6月1日至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山東之行一如既往的緊湊高效。煙臺、青島,兩天兩座城,總理先后考察了煙臺藍色智谷、青島中德產業園的海爾互聯工廠。

    此行兩處,看似相互獨立,但卻擁有共性,那便是“創業創新”。無論是聚集了超過50個高端創新平臺的藍色智谷,還是創客林立的海爾互聯工廠,其背后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內核。

    這即是總理此次山東之行所釋放的一個信號:山東的發展需要創業創新。我們山東未來的模樣,不僅是“好客山東”,更應該是“創客山東”。

    1. 不足

    創業創新,早已是耳熟能詳的名詞。但從聯想度來看,山東似乎并不是國家“雙創”戰略下的第一代名詞。

    當我們提及創業的話題時,“北上廣深”幾乎是下意識反應,隨后便是江浙一線、西湖湖畔。創業的咖啡香氣或是飄蕩在中關村的街道,或是散開在夢想小鎮的湖邊。筆者一位在上海創業的朋友甚至曾和我說:“創業之夢,始于江南?!?/p>

    這大概便是一種整體上的創業格局,雖然大眾創業之浪潮席卷全國,但南方似乎仍舊洶涌于北方。

    創業創新毫無疑問需要開放開拓、兼容并包的精神。而自南宋時期深耕下商業土壤的江南地區,在人口南遷、民族融合、海外通商的加持下,盡顯創業本色?;丈?、粵商、浙商、蘇商在歷史的長河中交相輝映,上海、廣州、杭州、蘇州、深圳、廈門在改革的風潮中逐浪而行。

    山東似乎并不在這場“雙創”浪潮的最中央,一如其長久以來樹立的厚道、低調的形象那般,尊儒又重道的山東在強調變革的創業創新環境中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事實上,作為中國的農業大省,山東的產業結構在吸引創業創新人才方面確實存有先天劣勢。身為全國人口第二多的省份,山東2019年凈流出人口19.98萬居全國第一,山東省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當互聯網經濟掀起時代風口之時,以海爾、浪潮、魏橋、海信、青島啤酒等品牌聞名的山東省卻呈現著“互聯網荒漠”的窘況。據齊魯人才網數據顯示,2019年山東互聯網獨立雇主多為規模不足200人的小型企業,其中52%的企業為人數少于50人的小微創業型企業。當“雙創”浪潮以互聯網為圓心迅速鋪開的時候,缺乏互聯網龍頭企業的山東只能在互聯網經濟大唱主角的時代被迫“低調”,繼而導致吸引力不足的局面。

    2.探索

    山東關于創業創新聯想度不足的問題無須回避,也不應該回避。尤其對于素以堅忍踏實著稱的山東人而言,奮起直追方是山東應有的模樣。

    從“好客山東”到“創客山東”,非易事,但也絕不是登天之難。事實上,如今的山東也正在探索其特有創業創新模式。其中,最具代表的探索模式當屬海爾。

    6月2日,李克強總理在考察海爾互聯工廠時,針對海創匯的創業模式就表示:特別是海創匯的經驗,把全國各方面的智慧聚集起來,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個更大的平臺?!?/p>

    那么海爾海創匯探索的創業創新模式到底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大企業創業加速平臺。其通過開放的生態圈,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創客前來創業,同時又將海爾在全球布局的優質資源賦能于這些小微創業型企業,最終形成一個大企業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反哺大企業的閉環生態系統。筆者了解到,如今的海創匯平臺已經孵化了4000多個小微企業,其中獨角獸企業5家,瞪羚企業22家。

    其實從產業結構方面看,海爾所探索的創業創新模式更加符合山東本土化需求。作為傳統農業、工業大省,山東具有諸多的大型傳統企業,這是我們面臨的現狀,但同樣也可以視為山東所具有的優勢資源。

    讓傳統企業迅速轉型為互聯網企業并不合理,但打開企業圍墻,讓傳統企業化身為強調開放、共贏的孵化、賦能平臺卻具有可實踐性。就目前而言,在海爾孵化出的5家獨角獸中,其貢獻了日日順物流、少海匯、卡奧斯3家山東本土創業企業;此外,海信孵化出的聚好看,浪潮平臺誕生出的浪潮云,也都成為山東本土的獨角獸企業。

    顯然,以大企業賦能孵化為核心的創業創新模式在山東具有現實意義。而從另一個角度看,真正意義上的“創客山東”也應是如此,這是屬于山東自己的創業創新模式,因地制宜,人無我有。

    3.機遇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索,那就是山東是否擁有推動創業創新的優勢或者說機遇?

    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這個答案的名字便叫做“工業互聯網”。

    談及工業互聯網之于山東的機遇,首先應該看消費互聯網之于杭州。在“北上廣深”之外,杭州毫無疑問是中國最具創業創新活力的城市。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讓消費互聯網走上舞臺中央,并把中國南方地區刻入骨髓的商業思維發揚光大,最終不僅實現了“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更以杭州為中心輻射并帶動整個長江三角洲成為消費互聯網的高地,讓整個區域成為創業創新的溫床。

    而工業互聯網如今已經成為時代全新的風潮,既然山東本身就擁有眾多的優質傳統企業,那么工業互聯網本質上“天下沒有難做的產品”這種概念便適用于這片土地。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之所以視工業互聯網為山東創業創新的機遇,亦是在于山東政府及企業正向著工業互聯網高地進發。

    圍繞5G、大數據、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要素,濟南率先研究出臺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并提出了工業互聯網“2+6+N”戰略;與此同時,青島提出了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戰略目標,以工業互聯網重構工業,并帶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芯片、傳感器等新興產業發展,并與華為、騰訊、科大訊飛等15家企業發起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

    在政府之外,山東企業也逐步形成了“工業互聯網蜂群”的效應。其中,海爾卡奧斯如今已成長為比肩美國通用電氣和德國西門子的全球三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其聚集了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賦能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行業,是唯一被IEEE、ISO、IEC三大國際組織批準牽頭制定大規模定制模式標準的工業物聯網平臺。

    而浪潮集團的浪潮云已在國內部署7大核心節點及62個地市節點,境外部署5大海外節點,服務245+省市政府、30+行業、20000+政府部門、118萬企業,具備16大類200+產品以及1萬+業務場景服務能力。

    除海爾及浪潮外,雙星打造了全球輪胎行業首個全流程工業4.0工廠;特來電建設智能充電網,所有充電樁接入平臺,實現充電智能調度等功能。山東如意集團、青島酷特智能等一批企業更是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推動轉型升級。

    工業互聯網毫無疑問是山東的機遇,也毫無疑問是山東新時代的底氣。

    厚道魯商,好客山東,是山東的標簽,但并非是山東未來的全部。既然工業互聯網的機遇已至,那么山東就該有山東全新的模樣?!皠摽蜕綎|”,是時候走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業創新之路了。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