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我省當前糧食市場形勢和夏糧收購工作的有關情況。
總的來講,疫情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領導的親自關心指揮、調度下,通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省糧油市場供應正常穩定,運行平穩有序,價格波動不大,沒有發生大面積搶購、市場脫銷斷供的情況。對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總書記特別指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中國有14億人,山東有1億人,人人要吃飯、天天要吃飯,糧食保供穩市關乎千家萬戶、億萬百姓,保城鄉居民吃飯是糧食部門的主責。
在這方面省糧食和儲備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建造糧食儲備“大糧倉”。我省是糧食生產大省,糧食總產全國第三,小麥產量全國第二,是保障全國糧源供應的重要“根據地”。與之相適應,我省是糧食儲備大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地方糧食儲備體系,儲備規模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儲備計劃,同時還在濟南、青島及其他市政府駐地建立滿足10-15天市場供應量的成品糧儲備,統算我省轄區內各類糧食庫存,可滿足全省城鄉居民一年口糧消費,糧食儲備“壓艙石”作用明顯。
(二)加強糧食監測預警,做好市場“探測器”。在全省設立城鎮調查戶5041戶、農村調查戶5884戶、1000個省級市場信息監測點,2500余家糧油企業納入統計范圍,努力構建糧油市場的“千里眼”“順風耳”。疫情發生之初,依托市場監測預警系統,省糧食和儲備局迅速啟動了糧油市場供需情況、成品糧市場動態跟蹤、穩產保供推進情況等日報制度,全面掌握省內糧油供需、市場運行等情況,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為做好保供穩市、精準施策提供參考依據。
(三)大力發展糧食產業,打造產業經濟的“加速器”。山東是糧食產業大省,糧油加工業門類全、產品多、能力強,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大基地”。2019年,我省糧食產業經濟工業總產值4212億元,穩居全國第一位。面粉、食用植物油、糧油深加工產品等年加工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疫情期間,我省糧油加工企業踐行使命擔當,在做好本省保供穩市的基礎上,還積極踴躍捐款捐物,把優質糧油產品直送北京、上海、湖北等兄弟省份,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貢獻山東力量。
(四)發揮應急體系作用,做好市場的“調節器”。近年來,省糧食和儲備局大力推進糧食應急體系建設,省及16個市、126個縣(市、區)全部制定應急預案。全省設立應急供應網點2157家,應急加工、配送和儲運企業698家,主食加工企業56家,應急供應實現閉環運行,一旦需要,能夠確保迅速反應、高效運轉、全力保供。在今年疫情防控關鍵時期,2月26日,我省283家糧油應急加工企業全部復工復產,恢復糧油日產能15萬噸以上,迅速滿足了疫情期間群眾生活需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