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在膠州市李哥莊魏家屯,今年第一批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出池了,合作社社長魏兆儉心里樂開了花,不僅因為又是一個豐收季,還因為這些蝦娃子有了“身份證”,消費者買起來更放心了。
這張特殊的“身份證”其實是一張產品質量合格證,具有一定的溯源功能,消費者通過產品隨身攜帶的這張合格證可以了解生產主體的有關信息,它既是上市水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生產者的“承諾書”,還是質量安全的“新名片”,內涵非常豐富。今年開始,我市漁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的水產品必須附證上市,通過在全市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引導生產主體樹立質量安全意識,發揮自律作用,更加有效地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截至目前,我市漁業生產主體共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146張,附帶合格證上市的地產水產品372.84噸,品種有鰱鳙魚、南美白對蝦等。
今年以來,為保障市民“菜籃子”產品質量安全,市海洋發展局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在大力推行合格證制度的同時,不斷加大檢測力度,共組織抽檢地產水產品288批次,品種包括海參、鮑魚、黑鮶、牡蠣、海虹、蛤蜊、鲅魚、蝦蛄、鷹爪蝦等,定性定量檢測合格率達到100%,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下步,市海洋發展局將繼續加強風險隱患排查,提高監管靶向性,嚴把水產品安全關,確保廣大市民的餐桌安全。
通訊員 武寧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