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作為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要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重點項目(活動)的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知名作家、學者張宏杰走進即墨古城大講堂,作了題為“曾國藩的拙誠精神”的專題演講。
張宏杰通過對曾國藩生平、選人用人、湘軍戰略、領導力核心以及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系幾個方面的講述,立體地展現了曾國藩“尚拙、尚誠”的成人之道以及他出將入相、叱咤風云的一生?,F場觀眾與線上觀眾,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的人生大智慧。
部分精彩內容分享:
曾國藩一生成功有兩個關鍵點。第一個關鍵點是他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修正了自己性格中的短板,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把自己從一個庸人塑造成人才。第二個關鍵點是用人,曾國藩雖然天資不高,但是他善于“合眾人之私,成一已之功”,把當時天下最杰出的人才都聚攏到自己門下。
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在于“尚拙”。他有一句名言,叫做“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尚拙就是崇尚笨拙,這跟如今“尚巧”的社會潮流相反。他曾說“君子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德不茍成,業不茍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后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圣人之徒也?!?/p>
曾國藩曾對子侄講,一個人修身要有兩股勁:一為剛猛之氣,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要對自己要狠一點,敢于改變自己,敢于對自己刺刀見紅。二為持之以恒,要有恒心,要能把事情堅持下去。他引用朱熹的話,首先要用猛火煮,接下來用慢火煨,兩者必不可少。
曾國藩本身是一個文官,沒有率領軍隊鎮壓太平天國的職責,但他信奉儒學、學做圣人,經常站在圣賢的角度思考。于是他挺身而出,赤手空拳創建一支湘軍,跟太平軍作戰,承擔起那個時代的重任。
曾國藩的選人原則為“選士人,領山農”。他認為,湘軍與太平軍的戰爭,一定程度上是一場文化戰爭。只有“抱道君子”以“舍身衛道”“殺身成仁”的精神,投身于這項事業中,湘軍才有可能成功。他不選聰明的、口才好的人,而選 “有操守,沒官氣,多條理,少大言”的人。
曾國藩“做笨人”“用笨人”,他做事的方式也是“做笨事”。 曾國藩總結自己帶兵打仗十多年,從來沒有用過一個妙計,總是“結硬寨,打呆仗”。這種做笨事的方式看起來效率很低,但用整體觀的角度去看,能有效地抵抗風險,提高成功率。
曾國藩一生以恕道待人,不用權術。對待下屬“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全力給他們制造發展的良機。他的恕人之道,在他跟左宗棠的關系上體現得非常明顯。面對左宗棠的攻擊,曾國藩一是要求自己的親朋好友及家人不要回擊,避免火上澆油;二是對左宗棠的攻擊不聞不問,不予回答。在左宗棠帶兵出征西北時,兩江總督曾國藩還為左宗棠軍隊及時供應軍餉,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左宗棠西征順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