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上市公司“冰火兩重天”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結束了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的經濟正增長。企業是經濟的最小單位,經濟數據的負增長,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財報中。4月30日是上市公司2020年一季度報告披露截止日,在3919家披露業績的上市公司中,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公司有2582家,占比66%。統計數據顯示,已發布一季報的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收約10.6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約8%,合計實現凈利潤8225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約24%。

    部分行業“開門紅”

    2020年的第一季度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整體來看,2020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體的業績增速不容樂觀,不少行業受到了影響,凈利潤預計將出現大幅下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交通運輸、文化旅游、汽車上下游產業等領域的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大幅縮水,相關上市公司的一季度營收甚至下滑了80%以上。然而,在一片哀聲中,仍有部分企業扛住了下行壓力,迎來業績“開門紅”。青島的兩家本土上市公司海爾生物和國恩股份就在這份名單中。

    海爾生物在一季報中表示,抗擊疫情直接相關的生物安全柜、超低溫等產品,來自醫院、疾控中心等用戶的需求增長較快,其中生物安全柜產品增長尤其顯著,收入同比增長127%。疫情期間,國恩股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口罩用熔噴聚丙烯專用料的量產,目前國內熔噴專用料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疫情對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產生影響的同時,部分行業特別是線上行業迎來了業務爆發,包括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網上會議、遠程診療等信息需求大幅增加,以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為依托的信息服務也出現了較快增長。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規模排名前五的上市公司中,就有兩家屬于此類行業,其中昆侖萬維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17.3%,實現歸母凈利潤5.1億元,同比增長33.9%。游族網絡一季度主營業務增長強勁,實現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45.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3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10.14%。

    綜合來看,一季度業績仍然保持正增長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是產業鏈上游的公司,需求減弱傳導到上游有時滯,比如典型的消費電子。二是受益于疫情的公司,比如典型的游戲、計算機、醫藥和必選消費的部分公司。更為重要的是,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檔口,新基建概念股也迎來了一次新機遇。與新基建相關的兩家上市青企匯金通和東方鐵塔一季度的表現非常搶眼。從報表來看,兩家公司的歸母凈利潤都在一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超100%。

    除此之外,銀行業也是在疫情影響下逆勢上漲的一個版塊,翻開36家上市銀行一季報,其中國有34家銀行的營收出現同比上升,其中22家銀行營收呈現兩位數增長,最早公布一季報的平安銀行,其凈利潤為85.48億元,環比幅增達86.88%。

    銀行業績異于平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疫情影響下,各地企業的資金貸款需求反而增大,促進了中小銀行營收和資產業務快速增長,加上央行的政策性低息貸款和引導資金向實體經濟監管導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利差和利潤。

    同國內銀行業整體表現一致,青島的兩家法人銀行一季度數據亮眼。青島銀行以37.60%的營收增速位列上市銀行第一位,青農商行則以33.33%的營收增速位列第三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信貸規模和息差雙雙回升,推動了銀行業績的上升。

    “最慘財報季”已到來

    在部分上市公司逆勢增長的同時,也有大量企業沒能擺脫疫情的拖累。4月29日,中石油和中石化雙雙發布一季報。報告顯示,“兩桶油”五大業務板塊中,煉油、化工、銷售和天然氣業務全線虧損,這似乎是“兩桶油”有史以來的最慘財報季,受國際油價暴跌的影響,“兩桶油”總共虧損超過360億元。

    事實上,這只是上市公司受沖擊的一角。作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影視傳媒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嚴酷的寒冬。4月14日,萬達電影、金逸影視兩家電影院線公司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不出預料均宣告巨額虧損。因為身處下游產業鏈,院線公司業績情況一貫與電影市場總量有很高的同步性,牽一發而動全身,萬達與金逸的巨額虧損意味著其他電影產業鏈相關的公司同樣不好過。

    院線上市公司的虧損業績預告和逐漸出現的影院倒閉潮傳遞出的悲涼情緒,是整個電影行業2020年受疫情影響慘淡現狀的縮影。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季度業績中還包含了疫情之前元旦檔期的不少收入,考慮收入確認的時間窗口,復工無望的影視公司在第二季度很可能交出一份更加慘淡的業績。

    相比于電影行業,航空業收到的沖擊幾乎沒有任何緩沖的余地。4月29日,多家航空公司一季報出爐,中國國航、南方航空和東方航空出現罕見的行業性虧損,三大航空公司營收同比均下降近50%,接近腰斬,凈利潤虧損更是同比大幅下挫近300%,創下歷史最低水平。

    如此種種似乎都在印證人們此前的預測:對于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最慘財報季已經到來。

    中國經濟的“韌性”

    縱觀2020年第一季度,上證綜指下跌9.53%,深證成指下跌3.89%,中小板指下跌1.01%,創業板指上漲4.56%。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來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但從3月開始,經濟復蘇步伐明顯加快。

    因此,不少專家認為,應理性看待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滑坡,隨著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疊加一系列促進消費的舉措,第二季度的總體情況會比第一季度好,不能憑借一季報表現進行簡單判斷。

    “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比預想要好。”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認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受到疫情的巨大沖擊。其中,一二月份經濟受到的影響最大。但3月份,降幅出現明顯好轉,經濟出現快速復蘇的積極趨勢,中國經濟所體現出的“韌性”可見一斑。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加大,對于上市公司業績的改善有提振作用。一方面,融資環境改善將緩解資金壓力。一季度數據顯示,相關上市公司籌資活動現金流入整體大幅增加,政策效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初步顯現。另一方面,國家出臺的相關減負政策將增加企業盈利空間。今年一季度新增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出臺精簡審批程序、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等惠企政策,營商環境有望持續改善。

    與此同時,受影響嚴重的行業正加快恢復,出現大范圍資金鏈斷裂的可能性極小。不僅如此,基建投資發力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這不僅可以實現穩投資、穩增長,更重要的是調結構、促創新,拓寬新動能的發展空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說:“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消費出現恢復性反彈,甚至可能出現爆發式反彈。另外,投資的增長和一些重大項目加快開工建設,都會帶動我們經濟快速回升。”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