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董喬志)5月9日,中國銀行業協會(CBA)(以下簡稱“中銀協”)與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CAWD)(以下簡稱“中倉協”),聯合在線發布“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建設階段性成果及戰略規劃”,為中小企業存貨(倉單)融資帶來全面解決方案,助力產業升級,激發市場活力。
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體系建設的“四個一”計劃和兩套生態建設合作方案,“四個一”即制定一套全國性可流轉倉單建設規范、成立一個存貨(倉單)融資服務行業聯盟、推廣一個典型行業應用場景——“物聯網技術賦能物流金融”、建立一個基礎設施——“中倉協倉單信息登記平臺”。兩套生態建設合作方案包括相關試點項目落地城市的合作計劃和相關行業資源組建聯盟計劃。以此構建一個完整且開放的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從而惠及中小企業及相關金融機構。
據悉,中銀協和中倉協自2010年起,攜手舉辦首屆中國金融倉儲高峰發展論壇,自2013年以來,中倉協、中銀協和IFC每年召開一次“倉儲融資與擔保品管理國際研討會”。十年來,一直共同推進國內存貨融資的規范發展,先后組織起草了《倉單要素與格式規范》(GB/T30332-2013)、《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GB/T31300-2014)兩項國家標準,輔導行業實施擔保存貨監管(CMA)和擔保存貨監控(SMA)模式下的存貨融資。在推進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中倉協、中銀協看到了在資產數字化的大趨勢下,技術為存貨(倉單)融資領域的許多痛點帶來了有效解決方案。因此,在國家現行政策法規的支持下,兩協會將繼續攜手組織行業資源,推動存貨倉單化、倉單電子化,并啟動行業基礎設施----“中倉協倉單信息登記服務平臺”的建設。平臺籌備組今日正式成立,籌備組成員分別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
本次線上發布活動中,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深刻解讀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存貨(倉單)融資的背景和意義。他指出,推動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的建設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讓金融之水流向實體經濟。同時強調,正在建設并完善中的“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 對于推動存貨(倉單)融資規范發展、防控相關風險、進一步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具有特定的意義。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表示,健全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并良好運行僅僅靠兩家協會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需要黨、政、產、學、研的共同努力。當務之急是盡快克服2012年以來在業內彌漫的悲觀心理,恢復對存貨融資業務的信心。國務院已經明確提出“支持存貨、倉單融資”這一總的原則性政策,接下來相關部門定會更加關注這一領域,相信將出臺更多相關政策支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