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 建設新金融支持體系 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劉曉曙在5月8日舉行的“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做了主題演講,圍繞“建設新金融支持體系 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從理論到實踐做了系統闡釋,倡導建立“財政+創投風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區域性新金融支持體系。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很榮幸有機會在這里與大家做分享。青島正在致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現有的金融支持體系能否滿足要求?是否需要建設新的金融支持體系?如果需要,建成什么樣的金融支持體系?這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

    林毅夫教授在一項研究里指出,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時候,股權融資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林教授因此提出最優金融結構理論,說的是只有當金融體系的結構與實體經濟的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相匹配,才能有效的發揮金融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指出,對于具有很高技術創新風險和產品創新風險的企業適合股權融資,而產品市場和所用技術都比較成熟的企業更適合采用間接融資。發展工業互聯網需要什么樣的金融體系?需要回到工業互聯網所處的技術環境及它自身技術水平所處的階段去認識。

    我們先來看看工業互聯網所處的經濟時代與環境。經濟增長主要由人口與資本技術所驅動。在人類歷史上,還從出現過人口不增長的經濟增長。但在08年后,發達經濟體勞動力人口增速急劇下滑,中國在2010年以來也經歷了勞動力人口增速下滑,甚至從2014年開始出現負增長。這些人口因素對經濟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即使這樣,自2010年以來世界經濟平均增速為3.5%,發達國家2.2%,中國實現了6.7%的中高速增長。這背后反映經濟增長驅動因素的另一方面,資本,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是有周期的。凱恩斯曾說過,經濟周期的形式主要取決于資本效率的波動形式。拉長時間,我們會發現當前處在康德拉季耶夫長波周期第六個周期的早期階段。一些顛覆性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是背后的主要推手,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向上發展的力量,部分的抵消了勞動力因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

    所謂數字經濟,在G20杭州峰會上達成了一些共識,它是指以數字化知識和信息也就是通常講的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與效率提升的經濟活動。數字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新的技術-經濟范式,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并列的經濟形態。這一點可能很多朋友會很意外,數字經濟不是工業經濟的一部分嗎?確實不是的。這主要是因為數據已開始成為了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外的、新的生產要素。

    從全球十大市值公司的變遷上,我們可以對數字經濟有個感性認識。在2010年,前十大中只有微軟、蘋果兩家數字企業。而到了2019年,除了微軟、蘋果外,增加了亞馬遜、谷歌、臉書、阿里、騰訊等,在十個中數字企業占了七個。

    數字經濟同樣對中國產生重要影響。如果把美國資本回報率和中國資本回報率疊在一塊,我們可以看到,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資本效率和美國、世界的走勢基本是一致的。2016年我國資本效率扭轉了下行局面,出現了由降轉升的拐點。這其中主要是由于數字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開始發揮出規模經濟效應、網絡經濟效應。

    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在GDP中占比首次超過30%,此后在GDP中的占比持續攀升。這和2016年資本效率出現由降轉升的拐點是一致的。

    數字經濟不僅幫助提升了資本效率,而且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已超過60%。

    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呈現出有別于傳統工業經濟的獨有特征。第一,數據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將和石油一樣成為企業的核心實力、重要的戰略資產,誰掌握了數據誰就具備了優勢。

    第二個特點,數字基礎設施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工業經濟時代基礎設施是鐵公基、磚加水泥,而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設施是大數據、網絡、云計算,是光加芯片。

    第三個特征是人類社會、網絡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過去,我們講網絡世界只是物理世界的虛擬映像,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世界已進化成為我們活動的新天地、新生存空間。這一點對未來貨幣的形態及金融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數據原則上具有非競爭性,也就是可復制可共享,因此,也就具有零邊際成本性。這種非競爭性使得創新成本更低,更多的創業者涌入市場,這也對金融體系的結構提出了要求。

    過去十年,數字經濟主要面向C端也就是消費端。我們從09年的2億網民增加到19年的11億微信用戶,市場不斷下沉,從BAT到TMD到PKQ。

    但我們也看到C端用戶在線化已接近飽和,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

    不過,市場經濟是以追求利潤為基本動機的,經濟會自發的尋找第二發展曲線。2018年被認為是互聯網下半場由概念轉變為現實的一年,互聯網已開始轉為面向B端,由消費互聯網主導轉向產業互聯網主導。

    和美英日德相比,我們數字經濟在工業中的滲透率還不到20%,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此,當前發展工業互聯網正當時。事實上,美、日、德等都已提出了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工業互聯網計劃與行動,比如美國的先進制造領導力戰略、德國的工業戰略 2030等。

    歸納一下,數字經濟有幾個點會影響金融結構的安排:1,顛覆性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驅動經濟增長,經濟進入全新的數字經濟形態;2、互聯網下半場剛開始;3、數據的非競爭性使得創新成本明顯降低,創業者增多;4、數據成為關鍵要素。特點123表明經濟活動充滿更多不確定性,它基本決定了以信貸為主導的傳統金融體系難以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轉向以創投風投為主體的股權投資作為擔當。特點4是個新事物,在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互聯網下半場,要充分發揮數據的要素性,還須有新的金融制度安排。

    接下來,我談談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所需要的金融結構應該是什么樣的。

    工業互聯網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特別是在設備管理服務、生產過程管理、企業運營管理等方面。工業互聯網產業,目前正成為國民經濟增長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2019年以占GDP2.2%的比重對GDP增長貢獻了9.9%,預計2020年將以不到3%的GDP占比為GDP增長貢獻超過10%。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建設好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可分為邊緣層、IaaS層、工業平臺層、工業應用層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鏈涉及多層次多領域的主體。

    在產業鏈上游,云計算、數據采集與集成、分析、管理、邊緣計算為平臺提供支撐;中游目前主要由裝備與自動化、工業制造、信息通信技術、工業軟件等企業做平臺;在下游,以垂直領域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為主,通過應用部署與創新不斷為平臺注入新的價值。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所涉及的技術,除工業IaaS層技術成熟外,其它三層都處在技術前沿,技術在不斷創新,無論中外都面臨技術挑戰,但相較之下,我們面臨的壓力更大。這些領域的企業發展面臨較高的技術創新風險和產品創新風險。

    按照最優金融結構理論,與它相適的金融支持體系是:創投風投為主,為工業互聯網平臺不同層次不同環節的創業公司提供融資與融智服務;以財政資金做引導,設立工業互聯網產業基金,一部分吸引社會資本進駐,定向支持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建設和初創期、成長期企業發展,一部分作為平臺建設或升級改造補助資金;以商業銀行為輔,一方面做好供應鏈金融,另一方面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平臺數據精準對接工業互聯網產業鏈下游具有應用場景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通過有效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破解融資難難題。

    此外,建議青島加快數字貨幣的試點申請。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它有權屬要求、權益要求。如何參與收入分配?如何定價?數字貨幣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搭建了橋梁,擔負定價、交易和價值轉移的功能,是工業互聯網能不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樞紐。

    理論上講,工業互聯網的金融支持體系應該是以創投風投為主的。過去一年,青島通過搭建創投風投交流合作平臺,發展創投風投市場,吸引全球資本,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私募股權基金管理的基金數量、基金規模等增幅在30%左右。當然,與深圳、寧波比起來還有些差距,比如基金規模還約為深圳的二十分之一,還要大力發展。

    創投風投還在培育中,還難以憑一己之力支撐起工業互聯網所需的金融支持體系。因此,在繼續做大做強創投風投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金融創新,促進商業銀行與創投風投合作,基于信息共享、風險分擔原則,攜手做好工業互聯網金融支持工作。

    這些合作我們認為依據銀行對投資機構的依賴程度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五類。第一類,投貸合作模式,也就是股權投資與貸款聯動,銀行與創投風投機構簽署信息共享機制,由銀行對創投風投已進入的企業給予一定比例的貸款支持,實現股權與債權的結合。

    第二類是選擇權貸款模式。銀行在給企業提供貸款時獲得一定的企業股權期權,并由創投風投機構代為持有,在企業實現IPO或股權轉讓等股權增值后,由投資機構按照約定將相關收益返還銀行。

    第三類是優先級貸款業務模式。由銀行對創投風投機構投資的企業配比一定金額的貸款,由投資機構對被投資企業的貸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或者貸款本息的回購責任。

    第四類是向風險投資機構發放貸款。商業銀行直接向風險投資機構發放專項用于目標客戶的貸款,約定貸款只能用于目標客戶的流動資金需求或固定資產需求,不得進行股權投資。商業銀行通過對風險投資機構發放貸款間接實現了對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

    第五類是商業銀行設立股權投資公司。我國《商業銀行法》不允許商業銀行使用自有資金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和私募股權基金,設立子公司則屬于間接持有企業股權,合乎《商業銀行法》規定。建議青島積極推動本地法人商業銀行投資子公司的設立,由子公司直接開展股權投資,實現“子公司投、母行貸”的內部聯動。

    以上就是我關于建立“財政+創投風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新金融支持體系的設想。我們要充分發揮財金資金的引導作用、要繼續發展創投風投,更還要積極創新商業銀行與創投風投的合作模式。此外,盡快申請數字貨幣試點應用。以上是我的全部演講內容,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