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財經銳評 | 應對危機 錢真不是萬能的

    應對危機 錢真不是萬能的

    □本報首席評論員

    李冬明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盡管人類在諸多領域的認知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但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和手段,似乎與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沒有什么區別,與并不久遠的2008年次貸危機時,也沒有本質不同,方法有且只有一個——貨幣放水。

    美聯儲開出了無上限輸送流動性的藥方,美國政府也推出了2.6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占到美國2019年GDP的12%。日本推出108萬億日元的刺激計劃,占該國2019年GDP的20%。

    這是金融史中不斷重復的一幕。經濟危機與資產泡沫相伴相生,每一次危機都要靠貨幣放水來拯救,但每一次貨幣泛濫都會演變成資產泡沫的洪水猛獸,最終撕裂經濟體最脆弱的那個點。

    在1998年、2001年和2008年,美國曾經有過6次緊急降息,這三年是載入全球金融史的三年,分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科技股泡沫破滅和次貸危機,但這三輪貨幣超級寬松周期的結果,又是三次大型危機,分別是科技股泡沫、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

    在經濟危機與資產泡沫的周期輪替中,還應該看到美元危機對全球經濟的綁架。1971年,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時任美財長的約翰·康納利說:“美元是我們的,問題是你們的?!?/p>

    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占比在50%以上,當前全球的美元儲備總額高達6.7萬億美元,所有這些美元資產大部分都存放于美國的金融體系。美元的無節制放水,一方面提高了美元相對其他非美貨幣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稀釋了美元債務,把問題“甩鍋”給了全世界。

    即便是日本這樣的經濟體,也難以抵御美元寬松陷阱,上世紀80年代跟隨美國寬松,貨幣泛濫導致資產泡沫破裂,最終出現經濟長期停滯,從而在全球經濟史中創造了一個名詞——“失去的三十年”。

    而德國重視貨幣政策獨立性,在上世紀80年代并沒有像日本一樣大幅放松貨幣政策,而是短期小幅放松貨幣政策,在經濟企穩之后立即開始加息,這使得德國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并沒有出現日本似的過熱。同時,在產業政策上,德國堅持發展現代制造業作為支柱產業,逐步打響了德國制造的招牌。

    這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看似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背后其實是貨幣與資產周期大級別拐點的再次來臨,這是一次兇險的考驗。

    當美聯儲無上限放水時,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央行堅持定向降準,強調高端制造強國,扶助中小企業,并且堅持不降息,對于部分城市房地產政策松動,二手房價格跳漲、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等,都給予了及時且強硬的叫停。

    這一次,我們正走在應對危機的正確方向上。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