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5月,都是高校學子實習、求職的高峰季,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線下教學受阻,教育行業紛紛轉型線上,這種集中轉變,加速了持續數年的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
較之于中小學,高校教育的“線上化”是一個更為復雜的過程,不僅需做到理論學習不停,也要做到實驗實踐不停、畢業就業不停,即育人全流程的步履不停。這就需要對多元化的教學場景、海量的優質資源做數字化改造,使其適用于高校線上教學需求。記者了解到,由青軟實訓自主研發的U+新工科智慧云,可以提供教學中學習、實踐、測評的全部場景,成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有力武器。目前,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已入選華為嚴選解決方案,青軟實訓攜手華為聯手,共同推出了“U+100計劃”,面向軟件工程、大數據等IT專業,推動教學數字化轉型。
教學全周期“線上化”
深化產教融合是解決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供給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多年來,青軟實訓為企業專業化定制需求人才,進行專業實踐教學,并不斷實踐教學過程數字化轉型,目前已成功將教學及實訓過程構建在了自主研發的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上。
經此一“疫”,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成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有力武器。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以平臺為核心的線上教學服務,為青島大學、吉首大學、聊城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提供特殊時期的人才培養,并獲得了良好成效。
青島大學數據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的王卓老師,在疫情期間一直使用在U+平臺上做直播授課?!啊稊祿Y構課程設計》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數據結構和算法完成實際項目案例的開發,對平臺的功能性和專業性要求極高。U+平臺深度嵌入了華為軟件開發云,為線上實訓提供了企業級的開發環境?!蓖踝拷榻B。
聊城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李寰老師作業的布置、批閱、統計也在U+平臺上完成,在平臺上給學生布置了題量較大、題型豐富的作業任務,以供學生在線練習。而作業的審閱批改、得分率的自動分析等工作,則可以在短時間里在U+平臺完成,李老師依據后臺的各類圖表數據,能夠對學生掌握各知識點的情況進行實時跟蹤,適時調整講解側重點,優化授課流程。
記者了解到,在課程構建方面,U+平臺上集成了優質課程、實驗實踐、企業項目等資源,線上開課前,青軟團隊根據每位老師不同的教學方向和授課內容,結合選用的教材,為其精準推薦與教學需求相匹配的優質資源,協助老師利用平臺資源完成課程的設計與構建。同時,U+平臺也支持老師將積淀多年的自有資源上傳,與平臺已有資源結合,定制專屬課程體系。
“看似簡單的線上教學,實行起來卻并不容易。教學本身有著備課磨課、講解授課、提問互動、作業測試等多個教學環節,也有線上教學、線上實訓等不同的模式,這都要借助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這類專業教學平臺的支撐,才能收獲最好的育人成效?!鼻嘬泴嵱柭摵蟿撌既私鸪谓榻B。
攜手華為推動教學數字化
每年春節后,青軟實訓的教育培訓基地都會有很多高校學子前來進行項目實戰,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學生無法集中在基地學習,只能通過線上教學的模式實訓。
金澄介紹,青軟實訓的數字化線上教學轉型并不是在疫情期間才倉促上線的,而是經過多年的布局探索出成熟的融合模式。“通過在U+平臺上的學習及項目實訓,學生積累了企業級的軟件開發經驗,為后續軟件工程、軟件測試等課程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讓他們的能力進一步向到崗即用靠攏。”金澄說。
據了解,作為綜合性平臺,U+新工科智慧云平臺涵蓋了學習,教學、實踐、評測各個環節,整個教學的周期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同時,平臺與華為云資源進行了深度的融合,軟件的開發流程與項目的實戰,全部按照企業級的標準規范,學生能夠在線上全方位學習到企業項目開發的全部操作流程。
在疫情期間,青軟實訓與華為攜手,推出了“U+100計劃”,面向軟件工程、大數據、微電子等IT專業,免費服務全國100名教師,支撐線上授課,推動教學數字化轉型。
“在2月和3月兩個月內,‘U+100計劃’服務了全國幾十所高校的幾萬名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經有很多學校與我們達成了合作的共識,待疫情結束之后就可以推進?!苯鸪谓榻B,IT行業在疫情期間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支撐,得到認可與重視,當前正處于大四學生就業集中的高峰期,青軟實訓將聯合企業進行線上的宣講,招聘,助力高校學子畢業就業。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 記者 姜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