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陳璐 通訊員 戴永明)打贏藍天保衛戰,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是關鍵。記者昨日獲悉,為了提高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水平,市北區在全省率先開發“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分析處置APP應用”,運行一個月來累計發布空氣質量預警短信息80余條,及時解決影響環境空氣污染問題23起。3月份,市北區在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提升至全市第5名,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全市已經進入抗擊疫情決勝階段,也是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關鍵期。市內三區的房建類建筑工地復工率超九成,市政工程項目復工率超八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出現明顯上升,必須加強對施工揚塵、裸露土地、物料堆場等易產生揚塵污染點源的監管,避免對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市北區在全市11個區市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中,從去年3月份的第10名進步到今年3月份的第5名,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除了嚴格落實日常監管,我們新開發使用的‘高科技手段’發揮了重要助力”。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市北大隊副大隊長蘇方芳所說的“高科技手段”,就是今年3月初投入試運行的“市北區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分析處置APP應用”。
生態環境部門在市北區65平方千米范圍內布設了22個街道環境空氣監測子站,數據代表性很強,能實時反映具體街道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可以有的放矢地查找、溯源和處置異常環境空氣問題。“APP應用將各個空氣子站分鐘值、小時值、日均值作為主要預警數據來源,以氣象五參數作為輔助數據,功能包括空氣子站的數據預警、數據查詢、數據統計及地圖展示的分析等內容。”蘇方芳告訴記者,該APP應用采用以無人值守為主、人工維護為輔的模式,對22個空氣子站實行網格化管理,把環境空氣數據統一整合進行平臺化管理,自動對比分析各網格點的監測數據,做到數據集中發布、定向發布、第一時間預警,便于責任主體快速處置、信息及時反饋。實現在環境因素復雜情況下,采取科技手段,及時發現轄區施工揚塵、裸露土地等環境空氣污染問題,準確判斷影響環境空氣監測子站數據的污染源來向,快速解決影響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因素。
記者獲悉,根據該APP應用設置的規則預警啟動后,一方面從區領導到各相關職能部門、各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各空氣子站維護人員、生態環境市北分局相關工作人員約100人都能及時掌握本轄區內空氣子站實時數據變化情況。另一方面,當空氣子站監測數值達到預警限值時,短信報警引擎都會自動向網格責任人員發送預警信息,網格責任人員根據日常掌握的污染源分布情況及氣象條件等要素,在接到預警信息30分鐘內對污染源進行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控制污染源,解決因局部、個體污染因素導致的空氣質量指數惡化問題,形成了各責任主體部門和街道辦事處的聯動共治。隨著該APP功能的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將逐步擴大使用范圍,讓更多的公眾第一時間了解身邊的空氣質量狀況,促進全員參與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工作。
從3月1日到目前為止,市北區環境空氣質量預警分析處置APP應用每天對PM10和PM2.5連續30分鐘高于全區小時平均值120%發送針對性處置短信提醒,累計發布空氣質量預警短信息80余條,各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負責人根據報警短信,及時通過工作平臺發布現場工作指令,反饋處置結果,累計解決影響環境空氣污染問題23起。
“當前,打贏藍天保衛戰到了非常關鍵的階段,稍有疏忽環境空氣質量就會反彈,創新環境監管模式,讓各責任主體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實時掌握市北區的AQI、PM10和PM2.5實時數據和全市排名,以及轄區內22個空氣子站在全市141個空氣子站中的排名,從而自覺地把防治揚塵工作切實落到日常的具體工作中?!笔猩鷳B環境局市北分局負責人王云龍告訴記者:增加APP應用科技手段成為治理抓手,既有助于市北全域聯動壓緊壓實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更有助于提高環境監管效率和監管質量。
“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提前預警作用,在空氣質量達到輕度污染級別后,更精準地進行具體點位預警,實現精確管理。下一步將按照全域參與大氣污染攻堅、全民監督大氣污染防治、全體共享藍天保衛戰成果的指導思想,壓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責任,助力市北區創建全市最潔凈城區,為全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做出更大的貢獻。”
新聞鏈接:
市北區打贏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為打贏我市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改善轄區大氣環境質量,全面做好轄區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生態環境市北分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制定了《市北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執法工作方案》,并嚴密組織,迅速行動,狠抓落實,創新環境監管模式,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秋冬控期間,生態環境市北分局共出動執法人員399人(次),檢查廢氣污染源單位52家(次),檢查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72家(次),檢查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70家(次),監測燃煤鍋爐87臺,開展路查機動車22次,檢查加油站58家(次),組織夜間和錯時檢查9次。檢查發現存在問題7起,發現環境違法行為4起,執法人員在履行好環保職責的同時,不搞 “一刀切”式執法,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和違法行為全部整改到位,并積極幫扶企業主動采取各種措施提升了環境管理水平。(通訊員:劉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