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 市委書記帶頭,青島對待企業家的“頂格邏輯”

    哪兒的營商環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資金就往哪流、項目就在哪建。到底該怎樣改善營商環境?

    青島思路是從上而下、頂格出動,從“一把手”對待企業家的邏輯、方式“動刀子”。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這個共識越來越廣泛的達成,離不開國家戰略的疊加和青島的開放大勢,也離不開書記、市長為代表的青島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們,一趟又一趟“頂格”拜會企業家、傾聽企業家,協調項目落地、推進項目進展的“功夫活兒”。2019年青島投資增長率21.6%、今年一季度5500多億元的項目簽約,既是資本看好青島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也是青島“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的成果展現。

    頂格傾聽是一種態度,一種氛圍。如果簡單地按照“官職”安排會見,還是一種官本位,而頂格傾聽,就是要與企業家做朋友,以一種平等對話的方式,了解企業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面對企業家、面對市場,學會傾聽,也就學會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家了。

    頂格協調是流程再造、機制創新。盡管近年來我們的營商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有企業家反映,政府機關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個事情按照傳統的行政層級走一遍,即使每一級都及時快速處理,也要耗費掉大量的時間。而頂格協調,就是向這種低效的協調模式“開刀”,對政務服務流程實施并聯式、扁平化改造,根據工作輕重緩急,確定不同級別的負責同志,對需要協調推進的工作,不再層層報批,直接報給負責同志,再由該同志直接布置給相關部門并在規定時限內反饋辦理情況,以提高項目建設和服務企業的效率。

    頂格推進就是狠抓落實,就是協同作戰謀成果。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深化,現如今很多工作往往不是單獨一個部門就能解決的,推進過程中難免就會出現推諉扯皮的現象。而頂格推進,就是要構建統一指揮、分工協作、權責對等、協同高效的落實機制,打破畫地為牢、條塊分割,打通產業、行業、區市、部門、攻勢之間的分隔,增強工作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改革是攻堅的“沖擊鉆”。從頂格傾聽、到頂格協調再到頂格推進,這是在營商環境改革中所傳遞出的青島聲音、青島溫度。

    NO.01

    青島對待企業家的“頂格邏輯”

    為什么全球企業家都要來青島投資?

    原因之一,只要企業創意與青島發展“合拍”,在青島見一面市委書記、市長,讓市委書記、市長帶著一眾局長、區長給企業“打下手”,并不是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有時項目質量過硬、符合青島發展需求,即便企業沒張嘴,青島的“一把手”們也會主動找過去。

    只要愿意投資青島、愿意成為青島的城市合伙人,青島從上到下的“一把手”們就“不難見”。王清憲自己也不止一次“表態”,只要部門、區市負責人覺得有需要,歡迎他們給市委書記、市長“布置任務”:“你要說需要我來出面,無論他們的規模、檔次、影響力,只要確實值得,我聽你的,我給你出面?!?/p>

    我們不妨從一個側面看看,市委書記王清憲到底“出面”了多少次?

    去年青島舉辦的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力的會展活動就達到300多個,這當中許多活動王清憲都親自出席,并與參會企業家進行深度交流;再加上一些重點項目的簽約、動工,只要條件允許,王清憲也總會到場“站臺”。這兩類活動企業家數量不一,從幾位到幾百位都有。

    如果根據媒體對政務會見活動的公開報道進行統計,則會發現在過去的13個月里,青島“一把手”會見企業家的次數超過了100次。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島市委書記會見企業家,并沒有嚴格遵循“對等原則”,許多企業的副總裁、副總經理甚至部門長,也照樣能跟青島“一把手”坐下聊一聊。

    這就是青島對待企業家的邏輯:只要愿意成為青島的城市合伙人,青島就能層層“頂格接待”;見面完全可以不談項目、不談錢,而是談青島的想法、談企業的想法,尋找企業家創意與青島城市發展的耦合點,不強求合作、不放過機遇。

    在青島,這是對市委書記、市長、部長、局長、區委書記、區長等一眾“關鍵少數”的統一要求——據統計,2019年青島“四大班子”領導,給企業家站臺的次數達到了2600多次?!俺扇髽I家創意就是成全青島城市發展”“不敢支持民營經濟是對自己的黨性沒信心”“企業家就是青島的家人”……一系列金句的“網紅式”傳播,也讓青島的誠意展現在了全球企業家面前。

    在雙招雙引競爭激烈的戰場,各城市之間競爭的核心,是“人心”的爭奪?!耙话咽帧表敻駜A聽傳遞出的溫度,具有極強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企業家從青島干部身上感受到的青島溫度,必然會在眾多企業家、創業者群體中形成“口碑傳播”,這是千金難買、比廣告更具效應的傳播。

    NO.02

    “頂格”,是為了

    讓企業家舒服,讓企業家創意

    對于企業家來說,這種“既頂格又寬松”的氛圍,是激發他們投資青島意愿、發掘市場創意潛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讓企業家在青島“感到舒服”的重要軟環境。

    感覺上舒服了、精神上放松了,創意的火花才能更好更快迸發出來。正如王清憲所言:“開放也好,發展也好,就業也好,增長也好,結構調整也好,本質上,真正的行動者、操盤手是企業家。政府要做的,就是去論證企業家的創意,去成全他們的創新。黨委政府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創新,就是成全青島的發展?!?/p>

    青島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

    去年,青島的“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方案”,就交給了本土民企偉東集團牽頭設計,企業唱“主角”,書記市長帶著諸多部門“一把手”給企業當“場務”,這在全國也實屬罕見;青島啤酒的倍增計劃,也得到了同樣水準的傾聽與支持。

    在工業互聯網的布局與發展上,青島也選擇“頂格傾聽”。3月5日,王清憲帶著“一把手”組成的團隊,聽取海爾《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的發展規劃;時隔不到一個月,3月28日,王清憲再次率調研組前往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4月8日下午,王清憲帶著十幾位各區市、部門“一把手”,圍繞如何推動形成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聽取了春光里產業資本集團提出的與青島合作的有關工作方案。4月12號,王清憲又出現在了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就工業互聯網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式專題調查研究。4月15日下午,深圳竹云科技北方總部項目的匯報座談會上,王清憲領銜的“一把手”團隊又傾聽了企業在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打造國際數字身份產業園、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創意創造。

    成全企業發展就是成全城市發展。這幾次的“頂格傾聽”,時間都近4個小時,傾聽的人都是市委書記和各部門、區市的“一把手”。企業想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樣的政策與支持,直接現場說出來,現場研究、現場協調、現場拍板,對需要進一步論證的,也直接指定相關方面去論證。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創意,青島也成立了由市領導牽頭的專班,讓“由下而上”逐級協調向上推進的工作流程,變成“由上而下”的頂格協調推進機制。

    在這種機制下,各級主要負責人親自推動,靠前指揮,企業的需求“一站搞定”,不用來回跑反復談,效率更高;各級主要負責人親自對接雙招雙引項目,也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信心與投資意愿。

    NO.03

    “頂格”,已成為

    青島優化營商環境的主線之一

    在市委書記的親力親為、率先垂范下,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在青島已不再“小眾”,而是正成為一種人人踐行的理念,融入到全市各項工作的推進過程當中。

    產業政策的制定,由政府“端菜”向企業“點單”轉變。企業和企業家處在市場的最前沿,最懂得市場、最關注趨勢、最了解技術、最熟悉上下游產業。因此,青島大膽改變產業政策制定的邏輯,讓企業家根據產業發展和實際需求制定政策藍本。產業發展最需要的是什么,國內外先進地區的做法是什么,企業最想讓政府怎么支持,這些都寫進方案里。然后圍繞方案進行“頂格傾聽”,組織論證、評價、提升、完善??尚械模敻駞f調推進,形成文件正式下發。這種方式對于深化流程再造,完善創意創新激勵機制,進一步明確企業該怎么做、政府該怎么做、配套該怎么做,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青島前期出臺的創投風投、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政策,優惠力度全國最大,市場化、專業化導向明顯,精準滴灌到了企業的最渴望處。而這幾個領域政策就是由企業牽頭起草藍本,政府論證后出臺的。

    服務企業的效果如何,由企業家說了算。前期,圍繞讓企業最大限度的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序復工復產,青島開展了“千名干部聯系服務萬戶企業”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國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產電視電話會上,青島作為唯一的城市代表作了發言。目前,青島正把這項工作常態化開展下去,突出“服務”第一要求,進一步明確具體為企業服務什么、怎么服務,建立統一的工作規范和考核機制、企業訴求反映機制、惠企政策兌現機制,做到聯系服務成效由企業說了算,企業遇到問題可以直接找“一把手”反映。給予企業家“評判權”,這是一種勇氣、一種擔當,更讓企業家看到了青島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與誠意。

    法律是確?!绊敻駜A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落到實處的最有力武器。去年,青島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聘請中介機構幫企業申請政策兌現,并且約束政府兌現政策。如果無故不兌現,就要提起行政調解、行政訴訟。青島還出臺了《關于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行政訴訟中出庭、出聲、出解、出治的實施意見》,確保行政部門領導出庭率達到100%。青島之所以這么做,究其根源之一,就要讓行政部門領導感受到法律的權威與約束,倒逼行政部門領導從一開始就做到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不要等到出庭應訴時才“臨時抱佛腳”。

    在王清憲看來,這種“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才是真正本質上的營商環境改革。正是在與企業家的互動中、在企業家牽頭的創意中,才能提早發現改革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在哪里,才能更好的找到打破改革僵局的突破點。在企業家面前不斷重復出現的大面積“梗阻”問題,那一定就是制度和機制存在的問題,那也正是青島改革需要“下刀”的“病灶”。

    青島對待企業家的“溫度”,也正是通過這樣一場又一場的“頂格傾聽”,一次又一次的“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傳導到了全球企業家心中。也正因如此,正和島首席架構師劉東華才會對青島做出“心安之處即是家”的評價,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正像劉東華一樣,因為青島“頂格”帶來的“溫度”,而把青島作為投資興業的“家”。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