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泰體育場駛向泰山路,單邊里程8.1公里、13個站點……自1955年4月15日被青島團市委命名為“青年服務線”至今,青島6路線已走過了65年的歲月。從有人售票到無人售票,從鉸鏈式的大通道公交車到如今的純電動公交車,6路公交線見證著島城公交的變遷史,也從側面反映了青島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2003年7月,6路線被交通部、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1955年的4月15日,6路線被青島團市委命名為“青年服務線”,也是當時全國唯一一條“青年服務線”。這是6路線獲得的第一個市級以上榮譽,也是6路線歷代職工一直珍視并引以為豪的榮譽。每年的4月15日,6路線職工都會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的形式,為“青年服務線”慶生。
線路變遷:青島市第一條沿海旅游線路
作為青島市最早的一批公交線路,6路線最早開通的歷史要追溯到1945年,但當時只是標明從大窯溝至中山公園,并沒有線路號。中間受戰爭影響,這條公交線停止運行。新中國成立以后,1951年4月,這條線路重新開通,兼顧市內交通和沿海旅游雙重功能,是青島市第一條沿海旅游線路。如果從1945年開始算起,6路線至今已開通了75年。
作為島城沿海開行的第一條公交線路,6路公交承載了島城太多人的回憶。據全國勞動模范、原6路線駕駛員張麗霞回憶,當年中山路很繁華,而大窯溝則是中山路最北端迎送游人的集散地,常常是人山人海,乘客排隊能一直排到小港?!坝龅焦澕偃?,5分錢一張票一天能賣1000多元,6路線的日均客流量達到20000多人。那時候的6路線,乘客基本上都是喊著‘1、2、1’的口號往上擠,場面非?;鸨??!睆堺愊急硎?,這種客流火爆的狀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1994年,青島市級機關辦公大樓通過竣工驗收,城市框架由西部老城區延伸至東部地區,加之島城公交車數量增加、公交線路不斷豐富,從1998年到2000年間,6路線的客流量大約減少了60%。
2015年3月,6路線將終點站從大窯溝延長到泰山路,增加了小港、海員、大港客運站、大港、泰山路5站,線路長度由原來的5.4公里增加至8.1公里。一方面解決了小港周邊居民的出行難題,另一面也解決了原來泰山路到中山公園沒有直達車的難題。這條線路承載了很多人的記憶,同時也見證著島城公共交通的發展變遷。
車型變遷:從“萬國”車到純電動環保車
從1945年建線至1949年初,6路公交運行車輛全部是載客少、車容差、性能低的外國破舊汽車;新中國成立后,島城的公共交通事業發展開始加速;1958年,公交客車修造廠改裝生產的“躍進號”在6路投入使用;上世紀70年代,6路開始使用鉸接車;2000年以前,6路的公交車除了少量的柴油車外,大部分為汽油車,車型方向沒有助力,還是老式的前置發動機;隨著2001年中國申奧成功,青島成為奧帆賽承辦城市,公交車更新換代的步伐開始加快,6路線也由汽油車逐漸更換為柴油車;2020年3月,6路線全線更換為純電動公交車,實現了新舊動能的轉換升級。
對于車型的發展變化,山東省勞動模范、6路線駕駛員王艷告訴記者,“隨著車型的不斷更新,公交車駕駛員的勞動強度也在不斷降低?!蓖跗G回憶起開鉸接公交車時,由于車身較長,城市道路比較窄,車輛方向盤沒有助力,每次遇到轉彎處都必須提前打方向盤,一旦方向盤打晚了,車輛就轉不過去,開起來非常吃力。隨著公交車型不斷更新升級,由汽油車到柴油車、天然氣車,再到現在的純電動公交車,車輛的更新換代帶來的是更加舒適的駕駛體驗。王艷表示,改革開放的40年間,6路公交車的車型由從國外引進的“萬國”車型,到本土修造改裝的“躍進號”,再到如今的純電動公交車,車型向著更舒適、更環保、更綠色的方向更迭,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舒適的出行體驗。
服務變遷:多項公交“老絕活”誕生于此
青島公交行業的“一碗水”“老秒表”“問不倒”“四穩、四準、四不開”等老絕活,也都是在一代代6路公交人的摸索、總結和提煉中,誕生并推廣到其他線路上的,如今已然成為青島公交的“活招牌”。
在繼承和發揚這些優良傳統的同時,結合新時期社會對公交行業的要求,6路線先后涌現出“一口清”“景點通”“英語能手”“手語能手”等服務絕活,一個個服務技能展示著6路人的細節服務、優質服務,讓這條有著多年光榮歷史的路線煥發出新的風采。如今,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普及應用,新一代6路人不斷開拓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展示自我風采,并提出了“打造37℃恒溫車廂 讓服務始終如一”的理念,不斷推出“花房公交”“問候車廂”“櫻花專列”等“暖行”舉措,推動公交出行由高滿載率向高舒適度的轉變。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倚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