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率已達100%;鼓勵“民告官”,行政負責人出庭率去年10月已達100%
去年,青島市加大力度推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各項工作。去年一年,全市償還民營中小企業欠款超過30億。
在這期間,青島市鼓勵“民告官”,并要求官員自覺出庭應訴。行政負責人出庭率由2018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72.5%,2019年10月份已達到100%。今年3月23日,青島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了《關于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行政訴訟中出庭、出聲、出解、出治的實施意見》,未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將成為常態。
4個月厘清十年舊賬
一企業獲超4000萬補償
2006年9月,青島市即墨區大信鎮招商引進幾個項目,但無合適用地指標。新華錦集團為支持即墨當地經濟發展,在沒拿到土地補償金情況下,向即墨國土局交回了總計1142.41畝的兩宗土地證,并簽訂了三方《協議書》。
2007年,國家土地政策發生變化,地方土地拍賣凈收益上交國家,即墨區大信鎮因此失去土地收益而無法執行《協議書》的約定還款。同時,由于新落戶企業稅收貢獻留成積累較慢,即墨區財政資金緊張,再加上熟悉情況的當地領導更換、經辦部門人員調整等原因,導致協議執行越來越困難,一度出現新官不理舊賬的局面。
這些年來,新華錦集團經營壓力很大。2019年4月,集團向即墨區委提交了《新華錦集團關于即墨大信鎮土地問題的匯報》。即墨區收到報告后,區委主要領導指示成立以副區長牽頭、由司法局、自然資源局、財政局、大信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專班,專門負責清理該歷史遺留問題。專班自2019年9月開始,短短4個月時間,核清了十余年的復雜賬目,約定由大信鎮政府一次性解決上述土地補償款4251.8365萬元。
新華錦負責人表示,工作專班解決了這一宗老大難問題,工作效率之高,催辦力度之大,令人欽佩。
解決涉土地補償等
歷史遺留“疑難雜癥”
即墨區解決新華錦集團土地補償歷史遺留問題,只是整個青島市在2019年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的冰山一角。
2019年,青島全市拖欠賬款金額合計30.36億元,已償還金額合計30.36億元,清償率為100%。市財政局、市國資委、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即墨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高新區、保稅港區14個區市(單位)都完成了清償率100%的目標任務。
其中,李滄區、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平度市、保稅港區5個區市提前一個月完成清償率100%的目標任務。
全市清償率100%的背后,其實有很多困難。
以新華錦集團的土地補償為例,自2006年以來,這兩宗土地上的項目不斷更替和變化,錯綜交叉,無法一次性確定準確的補償數額,逐漸累積成陳年舊賬。十余年期間,即墨區工信局、財政局、大信鎮政府協調過多次,但《協議書》一直沒有執行下去。
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專班負責人表示,涉及土地的問題難度較大,主要有“三難”:土地出讓金收取難、土地出讓難、對批而未供已建成項目處罰難。
“因為地價上漲等因素,收取企業的土地出讓金與最初協議價格差距較大,企業難以接受,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造成土地出讓金收取難;由于規劃調整,土地性質發生改變,導致一些項目無法辦理用地手續,土地出讓難;有些項目因是政府同意建設,所以企業很難接受處罰,導致無法補辦農轉用征收手續。”該負責人稱。
此外,在清償過程中,一些“骨頭”任務解決難度也比較大。比如,招商引資類問題,因為尚未出臺清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具體優惠政策,有的區市政府和企業解決問題的動力不足、愿望不強;還有政府投資類問題,由于個別區市和街道財政壓力較大,希望獲得上級資金支持。
市委書記直言
“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表現
為解決這些問題,青島市從上到下都重視起來。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多次對黨政群機關履約清理工作提出要求。
“規范和約束公共權力是法治化的重點;政府作為行政法人,要敬重法律,‘新官不理舊賬’,是法盲的表現,是違法的行徑;政府是法人主體,官員只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換了,法人主體并沒有換,必須履行好法人責任?!?019年6月,在青島召開的2019正和島創變者年會暨千企助力青島發展行開幕大會上,王清憲在致辭中直接點出“新官不理舊賬”是違法行徑。
青島市成立了由市長孟凡利任組長,市四大班子有關領導和多個政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專班,下設綜合組、招商引資組、招才引智組、政府投資組、涉法涉訴組5個推進小組,各區市、主要功能區參照建立了本級專班。
青島市委政法委制定了《關于發揮政法職能作用,服務保障全市黨政群機關履約專項清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八快”具體措施:“司法快速導入、訴求快速受理、行政訴訟快速調解、涉黨政群履約案件快速審結、涉黨政群履約案件快速執結、大企業大項目法律服務快速提供、黨政群機關違約案件快速監督、黨政群機關履約重大疑難案件快速協調督辦”。
明確要求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被拖欠賬款問題,有的會轉變成行政訴訟案件。這類案件被稱為“民告官”,“告官不見官”是以前的“常態”。資料顯示,2018年,青島全市法院全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652人次,出庭應訴率在全省排名靠后,且無一正職負責人出庭應訴。
“為治理‘權力的傲慢’,2019年,青島市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作為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舉措,‘平安青島建設攻勢’明確提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的目標。”青島市中級法院院長李方民說。
到了2019年10月份,青島全市法院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縣處級以上正職出庭應訴71案,占負責人出庭案件的14.29%。今年3月23日上午,青島市委常委會討論通過《關于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行政訴訟中出庭、出聲、出解、出治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化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要求。
同時,青島于2019年7月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府購買法律服務督促惠企政策落實試點。記者從青島市司法局了解到,青島市本級和城陽區、即墨區作為試點區域,共選定13家律師事務所,確定140名惠企律師。這些惠企服務團隊對存在問題居中分析研判,幫助出主意、想對策,依法依規推動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目前,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100多起。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重要性:“出不出庭,就是看主要領導法治意識強不強?!薄澳愠鲥e了,老百姓告你,你就得出庭,這樣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法規時,就會始終有法律意識這根弦?!薄澳闵弦淮畏ㄍ?,做一次被告,你打輸一個官司,回去以后給全局機關的同志上一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上一堂生動的法治政府建設的課,會更直觀、更直接、更高效、更有效?!睘楣膭睢懊窀婀佟?,在青島日報、青島電視臺等媒體發布20余起“民告官”勝訴典型案件,進一步營造氛圍,讓市場化、法治化理念滲透到血液中去,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
完善制度
從源頭預防新增拖欠發生
今年,青島將建立完善預防新增欠款制度機制,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從源頭預防新增拖欠發生。今年,青島將繼續進行清欠工作收尾,做好已償還賬款真實性核查工作,逐筆核查還款憑證,完善真實性審核檔案,確保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欠款真實到位,嚴肅追究弄虛作假情況。
為消除政策不統一造成的政府違約行為,青島市建議規范甚至取消招商引資“一事一議”現象。除了區市自己重點布局的產業可以自定優惠政策外,其他招商引資的政策統一由市里制定,以避免區市之間為了爭搶項目而降低門檻、放寬條件,形成惡性競爭。
讓企業舒服,讓企業家舒服,正在成為全市上下的自覺行動,特別是政法機關率先出臺了一系列利企惠企的政策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青島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宋永祥表示,全市政法機關自覺當好依法保障的“護航員”、促進發展的“服務員”、破解難題的“戰斗員”三個角色,努力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的法治營商環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