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清明小長假,人們重新走上了街頭。響應國家“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號召,各地政府持續發放消費券,為“報復性消費”添一把火。
從全國各地通過微信發放消費券的數據看來,疫情防控逐漸向好,各地的煙火氣都回來了。數據顯示,消費券對經濟拉動效果明顯,深圳羅湖區發券6天,就拉動了超30倍消費,湖南“湘消費”消費券上線至今,湖南線下微信支付消費增長270億,中老年群體和年輕群體同樣廣泛受惠。
發放消費券后,拉動消費超30倍
“消費券”是政府刺激消費、促進生產端的回暖,保障和穩定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手段。3月以來,湖南、嘉興、青島、重慶、深圳等多地通過微信向市民陸續投放超百億消費券(含未發放金額)。
截至4月7日,湖南省總工會通過“湘消費”微信小程序,以消費券形式提前向全體職工和工會會員發放節日慰問費。從3月27日上線至今,湖南線下微信支付消費增長270億。
多地通過微信放消費券,拉動消費杠桿效應明顯。深圳市羅湖區 4月1日首次發券,僅6天帶動消費超30倍。青島市城陽區消費券上線后,帶動消費14倍。
嘉興市通過微信發放1.5億消費券,首輪發放3000萬元發券僅4天,就帶動消費2.3億, 目前,嘉興市消費券仍在發放中。
由于微信用戶覆蓋廣泛,確保了發放消費時中老年群體的受益。據統計,各城市平均領券消費的人群在各年齡段的使用率較為齊平,其中40歲以上使用消費券用戶分別占比42%。中老年人在用券數量上與年輕人旗鼓相當。 湖南省消費券發券使用人群中,有49%的人為中老年人。
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景云表示,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其社交屬性保證了消費券在市民中的了解程度,微信支付的高普及率和滲透率為消費券發放的便捷高效性提供了基礎。政府借助“新基建”發放消費券,突破年齡、職業、區域等因素的限制,增加了消費券發放的透明度,有利于政府對消費情況進行實時了解,為后期決策提供依據。
小微商戶訂單增幅顯著, 餐飲等行業回暖明顯
疫情期間,曾經是眾多小微企業的艱難時刻。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消費券發放后,小微企業的經濟復蘇和拉動明顯,為居民恢復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多地又重現熟悉的“煙火氣”。
湖南省、嘉興市通過微信發放消費券后,惠及的小微商戶占比達8成,小微商戶交易金額增幅明顯,對比2月同期,平均環比增幅翻了53倍。其中嘉興市小微商戶拉動尤為效果顯著,日均交易金額增幅超200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
據微信數據統計,消費券發放后,餐飲、交通、服飾美業、休閑娛樂、零售等行業都有了增長明顯。
其中,嘉興市餐飲日交易金額增長236%,交通增長230%,休閑娛樂行業增長912%。湖南省餐飲日交易金額增長212%,休閑娛樂增長423%,酒店住宿增長234%。
在湖南省境內34萬開通微信商業支付的商家中,消費券都可廣泛使用,餐飲、零售業等小店客單價大幅提升。
客人使用消費券,一碗面只花了1元
湖南老字號米粉店易裕和店主告訴記者,“從推出‘湘消費’以來,門店每天的營業額都持續增長。消費券減輕了我們的負擔,也讓我們和顧客更有信心,相信我們可以一起戰勝這次疫情。”
微信支付具備完善的風險控制和安全保障體系,擁有實名認證、領取人員地域限制能力,消費券一經領取不可轉贈,有效預防“薅羊毛”行為,確保優惠真正落到老百姓手中。
廣東財經大學商貿流通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教授,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會副理事長徐印州表示,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最先受到沖擊的是供應鏈末端的旅游、餐飲、實體零售、交通運輸、電影、娛樂等行業。“消費券”從供應鏈末端開始對第三產業直接發力,其重要作用不容低估,“微信可承載豐富的消費券發放、運營及核銷等功能,通達基層大小商戶,是政府選擇的重要考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