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廠房內,只有幾名戴著口罩的技術人員在操控不同的設備,自動化流水線、智能機器人、精密測試設備等各工序設備都開足馬力運行,一箱箱智能電動推桿、智能辦公家居產品被裝上貨車運出廠區……這是即墨區青島科技創園內青島豪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房中復產后的生產場景。
作為主要以智能家居和醫療設備研發的企業,豪江智能在復產后,布局“數字車間”,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實現產供端協同化,互聯網技術讓工人“零接觸”也能照常進行智能化生產,目前生產的“主力軍”是流水線上百臺智能化機器。比如每件產品處于哪個流程、每個訂單完成得如何等內容,在平臺系統中都能一目了然,從而減少人員接觸,讓員工即便“零接觸”也能照常生產。
“公司通過布局‘數字車間’,實施智能化改造生產,運用智能機器人代替部分人工工序,單條產線作業人員不僅由原來的10人,壓縮到5人,還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為我們追產能目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痹撈髽I總經理于廷華介紹說:“生產線上人員精簡,能夠有效防控疫情風險,同時也能有效緩解目前用工短缺的問題,因此復產后,企業能夠很快恢復正常運營?!?/p>
發力全國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區,即墨區從2016年開始,就全力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改造,相繼編制出臺《即墨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意見》等一攬子政策,每年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互聯網工業改造,用先進技術裝備替換相對落后的工藝設備,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區已有225家企業完成互聯網工業改造,35家獲得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認定企業,15家獲得省級以上兩化融合貫標管理體系試點企業,16家成為青島市兩化融合項目。
互聯網工業改造在即墨企業中蔚然成風,其帶來的生產線人數減少、自動化生產、網絡協同和產出效率高等智能化優勢,在當前即墨企業復工復產中正顯現優勢。
即墨幾家互聯網工業改造標桿示范企業復工后,能夠快速轉產,有效保障物資供應,智能化改造功不可沒:即發集團依托織染縫一體柔性化生產改造,在短短3天時間內就完成民用口罩及隔離服轉產;酷特集團發揮數據驅動的個性化定制優勢,利用智能工廠,快速實現隔離服的轉產;恒尼智造依托智能制造基礎、個性定制和柔性智造模式優勢,2天時間便幾乎零成本快速實現口罩轉產;正大集團依托數字化、智能化食品加工企業群實現快速復產,生產的方便食品,發往湖北防疫前線等全國25個省市地區。
同時,互聯網工業改造融合提升管理,有效降低了即墨企業的復工成本和用工依賴,將疫情影響降低到最小范圍。森麒麟輪胎基于其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及生產制造物聯網體系等“智造”成果,在復工第一天產能利用率就達到70%;方冠摩擦材料通過對車間整體生產流、信息流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和高效自動設備的應用,將用工人數由原來300人降低到70人;雪達集團結合企業數字化車間優勢,全方位細化、量化防控措施,制定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安全復產復工的標準化流程,實現企業千人大型勞動密集型平穩安全復工……
“目前,全區已有1200余家企業納入了區工業互聯網擬改造項目庫,以后還會增加。我們近期成立了兩化融合暨產業賦能工作專班,將全力推進全區兩化融合工作深入開展,發力雙招雙引,引進國家級平臺、互聯網高端服務平臺和服務商等落地即墨,大力構建公共基礎能力和數據資本共享體系,全面、高效、高質量為傳統產業賦能,推動一二三產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即墨區兩化融合暨產業賦能工作專班副主任邵琦說。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通訊員 呂棟 鄒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