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泰山“挑山工”,堅決打贏改革攻堅戰
——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述評⑤
□ 本報記者 趙洪杰 張春曉 李子路
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春潮涌動,不斷邁向縱深。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深化改革寄予厚望:2013年,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第一個省份就是山東,要求山東匯聚起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正能量。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山東,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思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基礎設施提升,推動海洋強省建設,推動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有效進展。
近年來,山東聚焦制度創新這個最核心的改革任務,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加快流程再造,大力實施“放管服”和“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國企國資、財稅金融、擴權強縣等重點領域改革提速發力,著力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將新時代山東改革開放不斷引向深入。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也是省委確定的“重點工作攻堅年”。重點工作攻堅年,也就是改革攻堅年。重點工作攻堅要勢如破竹、勢不可擋,必須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全力沖破體制機制制度束縛,為高質量發展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釋放澎湃動力。
來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下一劑集約高效的猛藥——
走在前列,制度創新率先突破
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制度建設的分量更重。
2019年1月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討論審議并原則通過了一份重要文件——《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的決定》。12天后,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了制度創新12個方面51項任務,鮮明提出山東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山東要走在前列,改革開放必須走在前列;改革開放要走在前列,必須在制度創新上率先突破。要圍繞事關全局和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精準發力,統籌布局重大制度創新資源,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支撐性的制度創新成果。只要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強化黨的領導、促進全面從嚴治黨,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在嚴守黨紀國法、保持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就要敢于闖、敢于試、敢于改。
有效制度供給不足、無效制度約束嚴重,是制約山東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障礙。
從2019年新年伊始的省委深改委第二次會議開始,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重點研究制度創新,九次全會專題研究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全省推進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工作會議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年底的十次全會明確制度建設“任務書”……山東推進制度創新的部署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破除一切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先導,持續營造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濃厚氛圍。
2018年和2019年的兩個夏月,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領山東黨政代表團先后赴廣東浙江江蘇、北京雄安上海學習。兩次實地學習,猶如打開一道思想閘門,讓大家看到了差距,也充分認識到突破瓶頸制約,關鍵在制度創新,根本靠流程再造。
僅用37天!去年,青島市即墨區空客直升機廠房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審批。重點建設項目審批比過去縮短3個月,這得益于當地以容缺受理、容缺審查、模擬審批等多種舉措再造審批流程。
省委、省政府把流程再造作為制度創新的核心任務、牽動改革的“牛鼻子”工程,專門成立工作專班,出臺《關于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和12個具體意見。截至去年底,全省“一云一網一平臺”體系初步建立,“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總門戶上線運行,省級1209項事項全程網辦,1797項“最多跑一次”,流程再造讓辦事手續更簡、環節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政務環境改善,市場活力是“晴雨表”:2019年山東市場主體快速增長,總量超過1000萬戶,其中新登記216.8萬戶、增長29%,總量和增幅連創新高。
來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下一劑集約高效的猛藥,山東用流程再造“砸實”制度創新,形成制度創新成果70多個。創新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管理運營機制、印發《關于明晰縣鄉職責規范“屬地管理”的若干意見》、推出“畝產效益”評價改革……有效制度供給持續增強,制度環境不斷改善,具有山東特點的體制機制優勢進一步顯現。
回望改革來路,近年來山東出現的趨勢性、關鍵性變化,靠的是制度創新;盡快趟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仍然要靠制度創新率先突破。
遠瞭攻堅前路,山東仍將大膽闖、大膽試、大膽改,堅決破除無效制度,改造繁冗流程,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根除痼疾動大手術,涉深水區啃硬骨頭——
破除瓶頸,重點改革提速加力
越是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和發展形勢,越要把改革作為攻堅克難的動力,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優勢力量,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提速加力,以重點帶動全局——這既是山東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的認識論,也是一以貫之的方法論。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排頭兵,示范引領作用巨大。省委九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這項改革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
放眼全省45個試點開發區,這項改革正呈現出風生水起之勢:青島實行園區全員崗位聘任,選聘后5個試點功能區人員平均年齡35.5歲,并按照不低于3%-5%的比例實行末位淘汰。濱州對開發區實施跨區域整合,每個園區確定2-3個主導產業,配套2-3個產業公司,探索“一區多園、差異發展”模式。泰安高新區則通過“瘦身強體”,分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事項和開發運營職能事項,管轄面積也由748平方公里大幅壓減至277平方公里……
“根除痼疾,小修小補不管用,得動‘大手術’?!笔∩虅諒d副廳長張型成的一句話,道出了改革的關鍵。
改革步入深水區、直面“硬骨頭”,山東攻堅克難的緊迫感不斷增強。
去年11月底,山東30家省屬國有企業“倒計時”改革的公開承諾面向社會公示。這些承諾,涉及黨的建設、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證券化等關鍵領域,無一例外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而在省國資委辦公區每個樓層的電梯口,這項改革任務的倒計時天數,每天都會更新。
“國企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绷暯娇倳浀恼佌伣陶d,言猶在耳。
“不把剩下難改的問題解決掉,改革就難以取得根本性成效,甚至現有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出現倒退?!笔Y委主任張斌說,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國企改革落到實處,國企才能做優做強做大。
“頭拱地向前沖、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一鼓作氣打贏改革攻堅戰!”山東“一企一策”定下改革“倒計時”,按下“快進鍵”。截至2019年底,“倒計時”改革269項改革任務已全面啟動,并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萬華集團和濰柴集團,也在一以貫之的深化改革中交出亮眼答卷:過去一年,萬華化學重大資產重組及整體上市全面完成,成功研發出第六代MDI制造技術,位列山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首位。濰柴集團對研發人員實施“前置激勵”機制,讓研發人員有壓力、有動力,今年1月濰柴集團發動機板塊銷售9萬臺,同比增長20%,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實現“開門紅”。
哪里有瓶頸制約,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從研究出臺“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到實施擴權強縣改革,從深化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到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的每一項重點改革,其核心無一不是解決“動力”和“活力”這兩個關鍵問題,而最終的依歸就是高質量發展。
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證。這家“四不像”(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不完全像事業單位)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立不到7個月,就已經組織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00余個,建設各類研發機構41家,注冊高技術產業化公司21家,吸引省外高端人才團隊23個,累計帶動全社會投資超過100億元,形成了優質科技資源和高端人才向山東云集的聚合效應。產研院水處理綠色技術研究所所長卞衛國說,其團隊由來自中國、俄羅斯、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的16名專家組成,之所以落戶濟南,正是看中產研院需求導向、機制靈活、體系健全、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
民營企業家們也有著深刻的感受。山東以改革精神培厚企業家成長沃土,先后密集出臺非公10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支持企業家干事創業若干措施等多項文件舉措,大大激發了企業家創業創新熱情。一位外地企業家說,到山東投資由原來的“不請不來”“請也不來”變為“不請自來”“一心想來”。
轉型蝶變、浴火重生,多年發展“沉疴”,在改革中一步步消化破解。
抓“國”字號機遇,用世界級平臺——
互促共進,國家戰略賦能改革
重大戰略、重要平臺在山東疊加發力,為山東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機遇。這些戰略和平臺既是開放的戰略和平臺,也是需要用改革落實的戰略和平臺。山東把改革和開放有機融合起來,用改革促進開放舉措落地,又以國家戰略賦能改革、以開放倒逼改革。
山東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入國家戰略。繼2018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后,山東2019年又迎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大“國”字號戰略發展機遇。
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是國家的“試驗田”,探路先行任務重,必須敢于第一個“吃螃蟹”。
在上合示范區,貨物運到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后,只需要提前預約,即可報關查驗當場放行,大大節約了成本和時間。這是青島海關為上合示范區“量身定制”的便捷通關政策。
除了海關17條、外匯10條,青島金融、稅務等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政策效應帶來了企業集聚,2019年,307家貿易企業在上合示范區注冊,企業真正感受到制度創新紅利。
壓縮企業辦事時間幾乎是所有自貿區的“標配”。煙臺市推行企業開辦“集成式服務”,全力為市場主體辦事省時間、降成本、提效率。煙臺瓦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一項目從取得不動產權證到獲得施工許可證,僅用2個工作日,跑出了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的“極限速度”。
以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成功舉辦為代表,山東去年舉辦了一系列重大開放活動,不斷把山東推向世界的前臺。全方位、高水平的開放,讓山東看到了與國內先進省份、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有了更為強烈的緊迫感和使命感,為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勁動力。
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建立人才和技術資本化評估新機制,上線全國首個“人才有價”評估平臺;青島片區打造智能登記“秒批”系統,優化海洋生物種質進口程序,探索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煙臺片區推出中日韓跨國審批模式,實現跨國“零跑腿,不見面”審批……集成式借鑒、首創性改革、差異化探索,各地深化改革你追我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看齊魯大地,青島持續釋放“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后峰會”效應,把15個攻勢作為15組重大改革事項強勢推進,使改革成為一個有機銜接、協同高效的整體;濟南先行先試、先行先改,創新推出了新型研發機構管理模式、“人才新政30條”等一批力度空前的改革政策,每年新增人才流入10萬人……全省形成改革開放互動發展新局面。
大河奔流開新路,層巒竦峙爭高峰。只要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強化“一以貫之”的改革堅守,用好“一體推進”的改革方法,增強“一如既往”的改革擔當,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步步推向縱深,把各項改革舉措一項項落實到位,就一定能不斷激發出“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磅礴力量。
(□參與采寫:李劍橋 張曉帆 白曉 張忠德 王健 段婷婷 從春龍 都鎮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