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
青島政務網發布
《關于進一步加強停車設施規劃建設
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及其政策解讀
圖源:青島政務網
根據《意見》,
到2022年,青島中心城區新增泊位25萬個,
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3萬個,
配建泊位22.7萬個!
往下看
↓↓↓
基本原則
1.屬地為主、完善體制。各區政府負責轄區內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引導社會企業和社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共治、公眾參與”的體制機制。
2.因地制宜、差別供給。分類確定停車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實現中心城區路內停車泊位有序遞減。
3.需求調控、價格引導。按照“路內高于路外、地面高于立體、地上高于地下,交通繁忙區段高于外圍區段、交通擁堵時段高于空閑時段”的思路制定停車收費標準,合理調控出行停車需求。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基礎〔2015〕1788號)明確提出“完善停車收費政策。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全面放開社會資本全額投資新建停車設施收費。”“對于路內停車等納入政府定價范圍的停車設施,健全政府定價規則,根據區位、設施條件等推行差別化停車收費?!?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政策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15〕2975號)明確提出“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立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形成機制,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管理范圍”。
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按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穩妥推進、管用有效的原則,我市要不失時機推進停車收費改革,完善停車收費政策。一是修訂完善我市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逐步縮小政府定價管理范圍,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二是優化完善停車收費機制。結合我市動靜態交通狀況,對于路內停車等納入政府定價范圍的停車設施,推行差別化停車收費,主要包括:道路停車泊位收費標準要高于路外公共停車場收費標準;地面停車場收費標準要高于立體停車場收費標準;地上停車場收費標準要高于地下停車場收費標準;旅游景區(點)、商圈商務區、醫院、機場車站碼頭等交通繁忙區段的停車收費標準,要高于交通繁忙外圍區段的停車收費標準;交通擁堵時段停車收費標準要高于交通空閑時段的停車收費標準。
完善停車收費政策,要與我市停車場建設、停車設施信息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步調一致、協同配合;要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做到蹄疾步穩、善作善成。要通過積極發揮價格杠桿對供需關系的調節作用,有利于促進我市停車設施建設,有利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有效促進公共交通優先發展與公共道路資源利用,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為完善城市功能、便利群眾生活營造良好環境。
4.信息驅動、資源共享。推進停車信息管理平臺、互聯網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應用,提升停車資源周轉率。
5.重點突破、依法治理。加強老舊小區、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周邊停車管理,加大執法管控力度,著力消除停車亂象。
實施范圍
本實施意見適用于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以下統稱“各區”),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參照執行。
工作目標
到2022年,中心城區新增泊位25萬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3萬個,配建泊位22.7萬個;全市經營性停車場基本納入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聯網管理泊位達到31萬個;統籌規劃設置道路泊位,實施智能化改造,實現規范有序管理;打造綜合治理示范區,老舊小區、醫院、學校等重點區域停車難進一步緩解。
加強綜合整治,緩解重點區域停車難
開展重點區域停車綜合整治。在老城區積極開展“平改立”改造,增加停車容量;老舊小區結合道路交通流量,實施微循環治理,科學施劃道路泊位,增加基本車位供給;推行醫院停車設施建設和運營一體化,優化內外部交通組織,挖掘停車潛力。
倡導開展停車“社區自治”。社區可在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監督指導下成立停車自治組織。自治區域內停車收費價格在轄區政府和發展改革部門指導下自行確定,收取的費用專門用于停車自治管理成本、車位施劃、停車設施建設以及社區道路、綠地、環衛、公廁等公共設施日常運行。費用收支情況應當定期公示。“社區自治”區域和停車泊位情況由各區政府牽頭研究確定,并報市停車場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備案。
加強資金獎補,推動停車產業發展
實行建設和聯網管理獎補。各區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對公共停車場建設和聯網管理進行獎補。建設獎補按設施類別確定,其中地下停車庫每泊位獎補2萬元,停車樓項目每泊位獎補1.5萬元,垂直升降(塔式)、巷道堆垛、平面移動式、循環類機械式停車庫每泊位獎補1.2萬元。享受建設獎補的停車場均應實現聯網管理。對既有停車場實施智能化改造并聯網管理的給予1萬元獎補。建設獎補和聯網管理獎補不同時享受。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獎補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按照1∶1配齊,嶗山區、青島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即墨區獎補資金由轄區政府落實。
創新建設運營模式。依托現有平臺公司,通過合資、合作、參股等模式,采用公開招標等方式引入社會優質專業公司或互聯網企業組建集團公司,承擔智能停車一體化平臺運維和停車誘導設施建設,并與各區平臺公司合資成立區停車設施建設運營公司,采取特許經營方式,負責公共停車場投資、建設、運營和道路泊位經營管理。棚改、企業搬遷騰空的零星地塊、邊角地塊,由各區政府確定用地主體,集中“打包”辦理供地手續,通過發行企業專項債券、設立停車產業基金等方式,多渠道募集資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參與停車場建設投資和運營。推動社會資本以融資租賃、眾籌等多種形式自主發起停車設施建設。
允許停車項目適度配建商業設施。在不改變用地性質、不減少停車泊位的前提下,原則上允許配建不超過20%的附屬商業面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