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青島市衛生健康委發動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充分發揮基層戰斗堡壘作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堅守在農村和城市社區,采取疫情防控和日常診療雙下沉服務,累計出動基層醫務人員175753人次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登記、健康篩查外地返回人數174833人,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2680人,提供健康咨詢561260人次,筑牢了疫情防控的“網底”。
市北區:
疫情防控與日常診療雙下沉,家庭醫生顯擔當
青島市市北區有8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20余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他們是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是民眾日常健康的“守門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們在社區防控、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導民眾正確防護、慢病日常診斷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北區8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員上崗,實現疫情防控與日常診療雙下沉。一方面,開展“百醫進百居”活動,強化社區網格力量,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下沉到22個街道,形成疫情聯防聯控網格,社區醫護人員與街道、社區、公安人員組成多個隨訪組;137名家庭醫生下沉到137個社區,進行疫情防控技術指導和電話咨詢;另一方面,82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開診,嚴格落實預檢分診等措施,保障簽約居民日常診療服務不間斷。
鎮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冒雪進行入戶隨訪
線上+線下開啟疫情防控新模式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體系的重要一環。為做好此項工作,市北區開啟了線上+線下24小時服務模式,即線上建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微信交流群,在線開展健康問診、釋疑解惑,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及時為他們提供幫助;線下做好居家或集中隔離人員醫學觀察,每日兩次體溫監測、健康管理、臨床癥狀記錄,對解除居家隔離人員上門進行健康狀況核查,符合解除條件的,開具解除居家醫學觀察通知書,并配送中藥預防湯劑,做到了從隔離到解除一人一檔、全程管理。
家庭醫生正在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進行健康監測
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隔離人員,家庭醫生會及時為他們采取開具長處方、代配藥等方式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少數觀察對象出現焦慮、煩躁情緒的,家庭醫生和心理醫生也會及時介入、及時疏導,為他們消除擔憂和疑慮。截至目前,市北區共摸排隨訪12752人,解除隔離7136人。
同時,加強對居民群眾的健康教育。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通過社區微信群以及入戶發放宣傳單明白紙、短信提醒、張貼海報、懸掛橫幅、LED滾動屏播放等形式,及時向轄區居民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普知識,消除恐慌心理,做到科學防疫。累計發放各類防護宣傳折頁40萬份,張貼懸掛橫幅海報11000余處,發送手機短信20萬余條。
家庭醫生正在地鐵施工工地為復工人員講解科學防疫明白紙
筑牢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日常診療不間斷
“喂,大爺,你好,我是小李。最近身體覺得怎么樣啊?疫情時期,一定要勤洗手,室內多通風,沒有特別緊急的事盡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帶口罩。您的血糖最近控制的怎么樣呀,一定要每天定時測量,明天我去您家小區那入戶摸排,再給您瞧瞧。疫情很快會過去的,在家耐心等著,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就去給您好好做一個體檢!”電話一頭是遼源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素華對轄區居民的關懷與叮囑,另一頭是簽約居民一句句真誠的“謝謝”,記者走進市北區延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的正是這幅場景。自1月31日起,市北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開診,滿足了簽約居民基本醫療健康服務需求。
為保障民眾就醫安全,市北區以最嚴格的措施、最嚴謹的流程做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加強預檢分診工作,對全部就診患者落實首診負責制,做好信息登記與體溫檢測,加大了對發熱病人的篩查力度;實施“看診先預約、問診零陪護、單人單診室、排隊一米線”措施,加強院感防控,不留空白點;綜合監督執法局每日開展督導檢查,確保預檢分診落到實處,避免交叉感染、源頭感染。
敦化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正在對前往看診的居民進行預檢分診信息登記
為做好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家庭醫生們也是想盡了辦法,在加強防控疫情的同時,為方便民眾,通過微信、電話、短信等多種途徑,關心了解轄區簽約居民健康狀況與需求,第一時間解答健康咨詢。對轄區內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人群,做好精準管理和服務,對于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治療性用藥的簽約慢性病患者實行“長處方”,一次為其開具最長三個月用量的藥物;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繼續開展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服務,讓居民“足不出戶”就可獲得基本醫療健康服務,截至目前累計提供老年人健康服務6.8萬人次。
城陽區:
家庭醫生用堅守譜寫疫情防控“五線譜”
在城陽,有一支“向陽而生”的隊伍,名字叫“向日葵”?!跋蛉湛弊o佑著“陽光城陽”的每一位市民,履行著“健康城陽”的神圣使命??埂耙摺逼陂g,他們是基層戰疫的“第一道防線”,是村民“最后一米”的健康防護。他們用行動實現了基層防控就醫“雙下沉”,用堅守譜寫了疫情防控的“五線譜”。他們就是由310名基層醫護人員和431名鄉村醫生組成的家庭醫生志愿服務隊伍——“向日葵”家庭醫生志愿服務隊。
全心守護
做好居民健康的“守護線”
社區衛生室是村民“求醫問藥”的第一站,鄉村醫生是最貼近群眾的健康“守門人”。鄉村醫生除了給居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還定期電話微信詢問,了解居民生理心理疾患。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居民們遇到些小病小痛不用硬扛著,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療。惜福鎮街道李辛社區衛生室的鄉村醫生還根據診療方案的中藥方,義務配置中藥,免費發放到村民手中,提高了村民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有效預防冬春季呼吸道疾病,保障了群眾的身體健康。
為市民發放中藥湯劑
盡心盡力
站好疫情防控的“警戒線”
鄉村醫生除了開展基本診療以外,還承擔著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在疫情發展早期,通過識別、上報,快速反應,起到科學規范處置傳染病疫情的作用。疫情期間,鄉村醫生作為傳染病防控的“偵察兵”,積極參與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登記、基層聚集性疫情調查處置等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為轄區疫情的監測和分析提供數據支撐,避免了聚集性疫情的暴發。
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堅守陣地
建好社區排查的“封鎖線”
疫情爆發后,全區家庭醫生迅速反應,實施“網格包片”,在206處衛生室入口設置206處預檢分診點,實現713平方公里村村有醫護;836名醫護人員全員培訓投入預檢分診工作,對所有就診人員進行健康監測和排查,截至目前已完成預檢分診10萬余人次,織密基層防控網絡。同時,鄉村醫生作為社區防控小組成員,第一時間對轄區范圍內湖北方向及其他疫區返鄉人員進行挨家挨戶進行摸排,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確?!巴夥垒斎搿睙o死角。
全心全意
打好隔離隨訪的“主戰線”
鄉村醫生根據摸排情況,堅持每日到居家觀察者家中,為他們進行醫療監測。為了做到早發現,早預防,他們每天都要與這些人“密切接觸”兩次,進行體溫測量并做好登記。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奔波于各個重點對象之間,和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戰士一樣,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近日,為更好地開展疫情期間健康管理,城陽區衛生健康局及時開發了家庭醫生“APP”疫情健康管理功能,充分運用微信、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推送、慢病健康管理提醒、服藥指導和隨訪服務,有效實現健康管理“信息化下沉”。APP推送兩日,已完成注冊使用3588人。
社區隨訪入戶進行體溫測量
深入角色
當好宣傳指導的“傳輸線”
為提高居民“人人防控”的意識,家庭醫生充分發揮自身的社區影響力,利用APP、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轉發各類防控信息和醫學知識770余條。同時,結合復工防控風險,深入開展防控宣傳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張貼防疫知識明白紙2000余張,發放防護手冊、復工指南等宣傳資料10000余份。通過多種宣傳方式,構建“橫到邊縱到底”的立體化宣傳格局,引導廣大群眾少出門、不扎堆、不傳謠、科學防控。
正是有全區家庭醫生無畏的逆行身影,筑牢了“陽光城陽”疫情防控的安全堡壘,他們用無畏守護著平安、守護者家園。他們中有60多歲的老黨員,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更有從事鄉村醫生50余年的老前輩,退休人員更是達到102人之多。他們雖不如專家、教授的名號那么響亮,但是他們在基層衛生和疫情防控中所起的作用卻是那樣的響當當,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不愧為“健康城陽”堅強的守門人。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首席記者 陳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