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觀察│中小企業如何泅過至暗時刻

    在GDP行將破6并持續下行的今年,中小微企業的日子比以往顯得更難熬。

    疫情之中,企業,尤其是解決了社會大部分就業、提供了大部分稅收的中小微企業承受能力接受了巨大考驗。在宏觀經濟并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本來就死亡率極高的中小微企業群體,一旦碰到此特殊情況,則面臨著“大面積團滅”的風險。作為國家經濟活動中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集中體現了經濟的活力,是健康的市場經濟重要的一環,其重要性毋庸贅言。在疫情之中,我們更應該關注這些中小企業,為它們前行提供助力。

    “至暗時刻”

    今年的春天,來得比以往任何一個春天都更晚一些。

    在2019年經歷了嚴冬考驗的廣大中小微企業還沒有稍稍得以喘息,就被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撞了一個趔趄。先是受疫情影響最為直接的餐飲、零售業,接著蔓延到很多無法復工接不到訂單的其他行業企業。以至于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門店、員工數量達到兩萬多名的西貝莜面村的老總賈公開發言聲稱賬面資金撐不過三個月后,人們才發覺,原來大型連鎖企業日子也很難過,那么,占企業數量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呢?

    廣州:復蘇的寫字樓(圖:新華社)

    有人說,2020年將是過去10年來最難過的一年,現在,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2020年真的無比艱難。日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在疫情之中,僅有約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占比達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三個月的生存。有約30%的企業在2020年營業收入下滑了50%,而下降幅度20%以上的企業則占到了58%。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可見一斑。

    “通知:假期延遲到2月2日;通知:假期延遲到2月10日;通知:假期延遲到2月17日;通知:公司沒有了,不用回來了?!本W友們傳播的段子,對抗風險能力不強的中小企業而言大概率是個現實。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連鎖性的,上下游產業鏈中的企業,很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復工難、市場拓展難、資金鏈斷裂、貸款融資難、用工成本、房租……都是壓在廣大中小企業頭上的難題。在微博上,有網友在相關話題下寫道:廠里員工150人左右,規模不算很小。但一個月約需支出120萬—150萬的費用,去年因為比較困難,沒賺到什么錢,現在賬上的錢只夠3個月的支出了。這位老板的困難相當有代表性。有業內專家表示,很多小企業的經營模式是用這個月的營業額還上個月的欠款,如果當月沒有進賬,資金鏈就會斷掉。如果政府不拿出政策支持它們度過難關,中小企業可能會迎來“倒閉潮”。

    這是屬于中小企業的“至暗時刻”。根據報道,已經有一批中小企業抵擋不住壓力,宣布破產。2月6日,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李超在其微信公眾號中發表《致兄弟連全體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表示這次疫情中,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受影響較大,因為現金流問題,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原本期望在年后招生旺季加快發展的兄弟連,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戛然而止。

    為中小企業紓困

    2月10日,全國大范圍復工第一天。根據調查,首批復工的企業大約為三分之一,很多企業因為方方面面的問題而無法全面復工。

    “我們是10號復工的,但因為不少外地客戶和供應商情況不明,很多都沒開工,所以影響到我們,完全恢復生產大概要到3月份。”青島海通勝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辛悅吉說??傮w來看,因為疫情影響,2月份公司無法正常經營,費用卻并未降低,這其中包括研發人員的工資、房租等。青島2月3日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辛悅吉早有關注。通知中明確了“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政策執行”等四大部分共18條政策。對于辛悅吉而言,減免租金、減輕企業負擔等,是比較能起到實質支持作用的政策。

    盡管每個企業的訴求各有不同,但不少專家表示,金融方面的扶持政策仍舊是廣大中小企業最關注的政策。根據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希望政府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21.33%的企業希望減免稅費,希望提供流動性支持的企業占比12.48%,還有10.16%的企業希望適度延期償還貸款或豁免部分債務。

    重慶高新區:多措并舉助企業共渡難關 (圖:新華社)

    綜合來看,各地為幫扶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可謂是“各盡其能”,出臺的政策包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減負支持力度、實施援企穩崗政策、緩繳社會保險費、實施培訓費補貼政策、適當下調職工醫保費率、實施靈活用工政策等,為中小企業讓利減負。北京市提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小微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按6個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參保職工人數,返還失業保險費。上海市鼓勵浦發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加大對抗擊疫情和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及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疫情防控期間相關貸款利率參照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至少減25個基點,鼓勵其他在滬金融機構參照執行。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表示,樂觀地估計,3月份各類企業全面復工,4月疫情基本結束,經濟重回正軌。而經濟重回正軌后,中小企業原本就頭痛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因為疫情的影響而加劇。業內專家認為,各地應該出臺更加細化、配套、可操作性強的政策,并注重落實,從而真正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

    要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如何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并不是疫情之下才擺到地方政府面前的一個問題。這場疫情只不過是一臺顯微鏡,起到了一個放大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的“眾生百態”推到公眾面前,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640?wx_fmt=jpeg

    中小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有經濟大環境的原因,有自身原因,也有產業政策、行業生態等的綜合原因。大批誕生、大批死亡、生生不息,是中小企業本身的特色。據了解,中國每年有100多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倒閉兩家,平均生存年限僅為三年。有專家表示,受制于人才、市場、資金、技術等的制約,中小企業跨過死亡“火線”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難題。作為企業本身,除了要樹立“剩者為王”的信心,堅持下去,還要倒逼自身練好內功。譬如,進行產業整合,集中力量壯大主要業務,形成優勢品牌,做精做尖,爭取在行業內有一席之地。辛悅吉就提到,海通勝行做的是機器人,在未來,智能制造、工廠無人化是發展的大方向。作為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雖然面臨很多市場考驗,但只要把握住大勢所趨,就有很多發展機會。中小企業應該努力尋找新商機與新的商業模式,度過難關。

    此次疫情給中小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不會在一朝一夕消退,從政策層面看,要考慮到長久的影響。雖然在疫情結束后生產會逐步恢復,但業內專家表示,如果影響持續半年甚或一年,很多地方的政策就需要適時調整,譬如設立中小企業基金,扶助有潛力但長期未能恢復生產經營的企業?!坝烧鹑谡九_,信用背書?!?/p>

    也有專家認為,疫情現在對很多產業的生態影響較大,應該運用聯系的思維,以產業的視角入手,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從產業鏈的角度帶動更多企業恢復生機;在行業內部,中小企業面臨這樣特殊的情況,可以考慮凝聚行業力量,“抱團取暖”,應對此次危機。

    (商周刊記者 尹文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