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青島日報推出《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青島經濟亮點述評》系列報道,聚焦投資增長、民營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展示青v島經濟發展成就,匯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青島日報2020年3月2日1版
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青島經濟亮點述評(11)改革篇
2019年青島堅持以開放促進創新、倒逼改革,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青島打法”——青島全面深化改革:風生水起逐浪高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劉成龍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歷史,總在變革中迸發前進的力量,一座城市的發展也是如此。唯有改革,才能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活力、注入不竭動力。
勇擔國家級示范區改革使命、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推進功能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回望2019年,改革創新是青島發展進程中最鮮明的底色。
▲創新改革的新高潮在青島澎湃而起。
這一年,青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視察山東視察青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改革要求,堅定不移深化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加快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以改革推進各項工作創造性落實,形成了一套特色鮮明、行之有效的“青島打法”。
風生水起逐浪高。創新改革的新高潮在青島澎湃而起。
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隊長”
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等國之重任,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如何乘勢而上加快發展,考驗著這座城市主政者的智慧、魄力和擔當。
實踐證明,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改革是城市發展的最強動力、最大元素、最活源頭,擔當起青島發展的歷史重任,領導干部必須要心無旁騖當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隊長”,堅定不移干、堅定不移改。
2019年,我市在機構改革后第一時間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調整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督促區市、部門完善改革工作體制,構建起上下貫通、無縫隙對接的改革運行體系?!皬摹〗M’到‘委員會’,不僅是名稱的變化,更是黨的領導的加強、職責使命的強化、任務導向的升級?!?019年2月28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王清憲說。
▲海洋攻勢作戰方案答辯會現場(資料照片)。 楊志文 攝
“15個攻勢,就是15組改革”“改革也是抓落實,抓落實也需改革”……2019年,青島牢牢把握領導干部抓改革這個關鍵,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對改革工作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主持召開3次市委深改委會議,研究審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等26個改革方案,推動以市委、市政府及“兩辦”名義出臺重大改革方案75個。
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交給青島的重大政治任務。一年來,青島不等不靠,切實發揮“兩區”等國家戰略開放引領作用,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上合示范區對接落實省級經濟管理賦權清單108條,爭取10項國家外匯便利化政策,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承擔的106項試點中已有32項破題,16條創新舉措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以流程再造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2019年4月14日至6月26日,連續15晚“挑燈夜戰”,一場場形式新穎、別開生面的攻勢作戰方案答辯會,吸引國內外無數人的目光——
每場答辯會歷時約4個小時、六七百人規模;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會議,牽頭市領導、牽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主要起草人現場答辯,評委包括副市級以上領導同志、市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受邀專家學者;答辯過程以視頻錄播和文字摘登向社會公開,包含攻勢攻堅隊成員名單和聯系方式的作戰方案全文發布,并且譯成幾種外文,在國外媒體刊發;明確每年以答辯形式對各個作戰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質詢……
“15個攻勢作戰方案答辯為我市公共政策制定公開透明開了一個好頭,在全市樹立了導向、作出了示范?!笔形母镛k有關負責人介紹,如今,不僅在市級層面,在區市、部門層面上都推廣重大政策制定公開答辯制度,使政策制定的過程成為統一思想、完善提升的過程,提高了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嚴謹性、穩定性。
以公開答辯的形式對政策進行研究論證,是青島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的一個縮影。2019年,青島緊緊抓住制度創新這個核心,以流程再造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突破條條塊塊分割,推動工作整合重構,實現服務提質、效能提速。
頂格協調和扁平化管理是制度創新、流程再造的兩大關鍵。2019年,青島改變過去按照傳統行政層級“由下而上”逐級協調向上推進的工作流程,探索實行“由上而下”的頂格協調推進機制,減少了決策層級和環節,提高了決策效率。
把“雙招雙引”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是青島落實頂格協調的最好例證。在“雙招雙引”工作中,我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總指揮、市長任常務副總指揮、市級領導任成員的指揮部,指揮部總指揮、副總指揮、各成員直接牽頭推動不同層面的大項目,加快了項目簽約落地進程。
醫養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是青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這些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市委書記王清憲頂格協調推進。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他頻繁會見相關行業領域的國內外企業家,僅公開報道的就有幾十次,其中與啟迪控股、商湯科技、科大訊飛、創業黑馬、陽光七星等企業負責人分別進行多次座談,推動合作深入開展、項目加快落地。
?
▲青島日報輿論監督欄目《曝光臺》和《回音壁》(圖為版面截圖)。
沒有有力的監督,就沒有有效的落實。協同監督是青島又一項制度創新成果。2019年,我市出臺《關于加強協同監督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的工作辦法》及實施細則,以黨內監督為主導,統籌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發揮審計監督、統計監督作用,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以輿論監督為例,通過在青島日報和市廣播電視臺開設輿論監督欄目,持續播發曝光報道600多篇,240余件問題得到解決。
縱深推進市場化、法治化改革
雞蛋從內打破是生命,種子從內生長是力量。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創造了很多引領性、開拓性、示范性的寶貴經驗。諸多成績的取得,核心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關鍵是做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如何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不動搖,讓市場化、法治化成為自覺和習慣?青島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開啟了“學深圳、趕深圳”之旅。
?
▲2019年3月25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參觀《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
從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提出“學深圳、趕深圳”,到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到深圳考察學習,從“學深圳人、趕深圳人”到“學深圳的企業家、趕深圳的企業家”,再到選派干部到深圳大型企業、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體悟實訓,青島在學趕深圳中星夜兼程,鼓蕩起市場化和法治化的雙翼,推動城市發展的曲線向新的更高的區間進擊——
以機構改革為契機拉緊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在17個市場關聯度高的經濟部門設立市場配置促進處,研究和協調推進市場化改革;
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協會商會、企業社交平臺和科研機構、高校作用,積極開展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招商,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
弘揚企業家精神,請龍頭企業或企業協會起草精準的產業扶持政策方案初稿,成全企業家做強做大、打造產業鏈的創意創新;
以“管委會+公司”模式為主實施功能區改革,因地制宜實行“純公司化”“法定機構”“園區合一”等模式,激活功能區體制創新的制度優勢;
鼓勵“民告官”,在新聞媒體發布二十余起“民告官”勝訴典型案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由2018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72.5%;
……
隨著一系列首創性的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探索,國內外的投資者們感受到了青島這座城市的巨大變化和滿滿誠意。
荷蘭前教育、文化和科學部部長,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顧問奈斯安接受采訪時表示,荷蘭有很多優秀的初創企業、獨角獸企業,過去它們可能前往美國、德國,如今,中國既有資本,也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可以讓更多荷蘭初創企業到中國發展,“比如,可以依托中外企業家聯合會青島中心,打造兩國間的創新挑戰賽,讓贏得比賽的創業團隊或獨角獸企業獲得資本和市場支持?!?/p>
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青島需要一支怎樣的干部隊伍才能乘勢而上?2019年8月2日,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奮進新時代勇擔新使命加快建設“三化一型”高素質干部隊伍的意見》,給出響亮的回答。
“三化一型”就是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這些特質很好地契合了青島肩負的使命與對未來的希冀,點到了青島干部隊伍建設的“穴位”。
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學,才能變得更好。2019年,青島先后選派兩批共307名干部到深圳體悟實訓,他們掛起職務、當好職員、換位思考,站在企業的角度體悟深圳什么樣的政府服務才讓企業家感到舒服,真正讓“三化一型”融入血液、化為自覺、成為習慣。
?
▲青島體悟實訓干部走訪福田國家高技術創新中心(孔雀谷)。
白天在單位體悟實訓、晚上在公寓“頭腦風暴”、周末走出去調研參訪,時不我待、爭分奪秒成為每個體悟實訓干部的真實寫照……而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也讓大家受益匪淺。
大家普遍感覺到,深圳思想解放背后的敢闖敢試,“不改革者,莫入此門”的改革精神已印刻在一代又一代深圳人的心里;深圳有限政府背后的有效作為,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真正讓企業家感到舒服;深圳快速發展背后的以人為本,“來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開放包容精神的最佳注腳……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人用人的導向,影響著政治生態,特別是干部隊伍狀態。2019年,青島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開展了選拔20名副局級年輕干部到吃勁崗位任職、選派108名干部雙向掛職任職、公開選聘200名村黨組織書記、發布“求賢令”選聘180名干部人才等實招硬招,形成了讓干事的人往一線走的鮮明導向和激勵機制,一批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
……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2019年,我市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民主法制等領域的改革舉措還有很多,如“推動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市普通高中錄取計劃安排達到64%”“強力推進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建設,3907個村莊(社區)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等等,累累碩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
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當下的青島,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大道已經鋪就。全市上下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匯聚起磅礴之力,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