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關關員通過系統監控保稅原油出入庫情況 徐豐華/攝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董喬志)2月25日,在青島海關所屬董家口港海關現場監管下,1.99萬噸原油從青島董家口港原油保稅倉庫完成出庫進口通關手續后,輸往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進行下一步加工生產。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通關進口的原油,是此前在海關監管下開展保稅混兌調和后的原油。這是全國首次實現保稅混兌調和原油出庫通關,標志著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的全流程落地實施。
據了解,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注冊企業開展不同稅號下保稅油品混兌調和,是《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的任務要求,也是青島海關在全國首創的監管創新制度。
據悉,煉廠從全球采購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先根據不同的生產裝置和產品需求,進行一定配比的混兌調和。此前,我國地煉企業使用的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混兌的原油。保稅原油混兌業務的實施,可以滿足不同生產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使生產企業小批量購買緩解資金壓力,同時有利于國內原油煉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青島乃至山東保稅現貨原油市場競爭力,帶動和實現油品貿易、金融、航運等為一體的全程物流供應鏈發展。
為服務山東自貿試驗區發展,青島海關出臺28項措施,推動其成為創新發展的先行區。保稅原油混兌涉及保稅物流管控、原產地認定、完稅價格審定、商品檢驗等多項海關監管制度集成創新。青島海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集成創新為目標、以風險控制為底線,制定保稅原油混兌業務的監管方案,并全程監管指導業務開展。青島海關還聯合海關總署稅收征管局(廣州),為企業遠程在線“零接觸”解答申報原產地、價格等要素疑難問題,并在報關單、隨附單證等方面提供指導,協助企業完成報關納稅等工作。
在海關監管下,已有用以保稅混兌的進口原油26萬噸進入保稅倉庫,后續原油也將根據需求開展混兌調和后陸續進入國內市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