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青島日報推出《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春天——青島經濟亮點述評》系列報道,聚焦投資增長、民營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展示青島經濟發展成就,匯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走進高質量發展的春天
——青島經濟亮點述評⑦國企改革篇
2019年青島國有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國有企業混改率達到45%
青島國企改革:打開新空間
國有企業始終是青島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底色。
從“上青天”到“五朵金花”再到國際市場的“弄潮兒”……在這座城市,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國有經濟始終都扮演著重要角色??v使有體制機制等客觀制約因素,青島國有經濟也從未踟躕不前,敢想、敢拼、敢闖是始終貫穿其中的鮮明特質。
▲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國有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遠優于全國水平。
置身當下全新的發展語境,青島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步伐行進得更為堅定。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國有經濟實現兩位數增長,遠優于全國水平;全市國有企業混改率達到4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全年市屬企業利用內外資較2018年翻一番。在全市的經濟格局中,各類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全市半壁江山,工業增加值超過全市40%,市屬企業地方納稅額在全市納稅百強企業中占1/3以上。
可以說,以混改為支點,在不斷地轉型升級中,青島國企正登上更廣闊的發展舞臺。
轉型升級“收獲期”
企業強不強,數據來說話。
2019年,青島市屬及區(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2.9萬億元,同比增長 23.2%,實現營業收入 5972.08 億元、利潤總額472.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6.2%。
這些指標遠優于全國。2019年,全國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7%。其中,中央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8.7%,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尤其是利潤這一體現企業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青島的表現可以說十分亮眼。
利潤總額實現較快增長是青島國企謀求轉型升級成果的體現。制造業企業是青島國有經濟絕對主角,對全市國有企業營業收入貢獻率近80%。家電電子、啤酒飲料、化工、輪胎橡膠,青島國有企業所在行業近年來都面臨轉型升級考驗。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這些全國都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些年也成為各自圈內能“折騰”的代表,重整管理框架、不斷豐富產品線、淘汰落后產能、大舉海外并購……轉型的陣痛也都或多或少如影隨形。
▲海信激光電視研發大本營——海信全球研發中心。
冬天或許會長,但春天從不失約,青島國有企業的韌勁兒開始贏得回報。其中體量最大的海信感受或許也最深。2019年,海信集團利潤同比增長24.17%,在激烈的競爭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其中,旗下十幾家公司實現了收入和利潤同比雙增長,新增兩個規模過百億公司。電視板塊的“逆襲”,更是預示著在收購東芝、不斷布局高端新產品后,其轉型升級漸入佳境。2019年第三季度,海信視像終于打破兩年多來“增收不增利”魔咒,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71.51%。這是公司自2017年起雖營收不斷增長,但凈利卻不斷下滑后,凈利潤的首次增長。
海信絕非個例。2019年,青島市屬企業共有 19 家企業利潤增幅超過10%,其中12家超過 20%。營業利潤率8.22%,比去年同期增長0.43 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通過企業轉型升級,我市國有資本逐漸從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和劣勢企業中退出,聚焦現代物流、現代信息、現代金融、現代海洋、現代旅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優質資源加快主業發展。目前,我市已建成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戰略性調整重點項目庫、市屬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庫、現代產業國企定向招商項目庫,入庫項目超過300個,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強勁推動力。
混改“加速度”
在某種意義上,混改進展反映一座城市國有經濟主動變革的意愿,決定著國有企業未來的活力。
2019年,青島大步加速的混改令人欣喜。全市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攻勢發起后,面向全球發布市屬企業109個混改招商項目,全年新增混改項目32個,吸引社會資本80.6億元。去年上半年,青島產權交易所國資成交金額同比上升高達76%,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活躍程度。市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混改企業479家,混改率達到4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
在國企改革進程中,企業集團層面混改是深水區破冰的重要標志,對更好釋放企業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雙星工業4.0示范基地生產線。
早在2018年就被列入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計劃的雙星終于等來了集團層面混改發令槍。2019年10月,雙星宣布正式啟動集團層面混改。對此,董事長柴永森難掩內心的激動。他表示,要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引入具有支持雙星發展所需關鍵資源的戰略投資者,把雙星打造成為以智慧輪胎、智能裝備、新材料為主業方向的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企業。
其他企業家也不會等待太久。2019年,我市加快謀劃國有企業混改。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我市分類研究提出市屬國有資本持股比例設置及混改實現路徑,以實現優化股權結構與優化治理結構和經營機制相結合,積極構建市場化的體制機制,釋放國有資本活力,讓市屬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多元、混改型市場競爭主體。聚焦競爭類企業,加快集團層面混改,海信、國信、交運、紅星化工、市政空間等企業已啟動相關程序,將成為2020年重點混改對象。
此外,上市也是我市推動企業混改的重要手段。2019年,我市全面對接境內外資本市場,打造混合所有制公眾公司,市屬企業控股13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294.15億元,市屬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45.9%,比2018年提高15.5個百分點。
更大范圍“配置資源”
用好市場力量,青島國企改革還謀求在更大范圍內配置資源。
過去一年,青島國有經濟充分運用平臺思維,有效引入海內外優質資源互動互容互促,凝聚發展合力,實現引資倍增。2019年五大平臺上實現簽約2300余億元,市屬企業實際利用內外資比2018年翻一番。
走出去,尋求合作。2019年,青島企業組團赴英國、愛爾蘭,參加第十屆中歐企業家峰會,取得豐碩成果,簽署6個項目合作協議,洽談項目22個,涉及智慧城市、新能源、海洋產業數字化、智慧海洋物聯網等多個領域,積極運作注冊于瑞士的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設立青島中心,最終落戶海天中心。
▲2019年11月2日,2019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舉行。
主動出擊對接最終也成功轉化為引進來的成果。在去年11月“引進來”舉辦的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上,涉及4億美元外資引進和34億元人民幣內資合作的10個中外合作項目現場簽約,涉及科技創新、醫療健康、投融資等領域。
資本對資源具有指數級撬動力。讓國有資本更好發揮作用,更好實現保值增值,青島也取得了新的成果。
市屬企業引入社會資本組建具有青島特色的市場化國資基金群,已設立7支基金,規模達514.36億元。國有資本收益市場化運作機制建設也取得突破。城投集團與深圳鯤鵬資本達成總規模100億元雙邊基金搭建框架;華通集團聯合西海岸新區積極與深圳嘉澤股權投資基金、美國波士頓天使基金洽談合作,共同探索“專項基金+科技園區”創新模式;國信集團聯合部分市屬企業及社會資本,發起境內總規模20億元人民幣、境外總規模5億美元的青島中歐企業創新合作發展基金。
推動全部23家市屬監管企業成立專業化招商公司,累計簽約68個項目,涉及投資額547.6億元。如華通集團引進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模式,落戶市北區打造青島科技創新特色街平臺;海信、青啤、雙星等赴濟南參加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簽約總投資額380億元的項目。
另外,全年4次央企青島行活動,總投資額1708億元的66個項目中,有許多項目的合作方就是青島本地國企。
切中肯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組合拳,正不斷打開新空間,讓青島國有經濟釋放出日益澎湃的活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