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青島民營經濟:超常規“加速”

    新年伊始,受疫情影響,不少人都在擔心一季度的經濟形勢。但走進青島民營經濟領域,感受更多的卻是樂觀。

    這份信心其實是2019年以來青島民營經濟強勁發展的有機延續。

    在青島市統計局2月17日發布的數據中,2019年,青島民間投資增長20.9%,比上年提高13.8個百分點,占全市投資的比重達52.5%;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21.5%,占全市比重59.6%,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全市民營經濟吸納就業60.96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1.81%。

    這是一份放在全國也堪稱優秀的成績單。

    也正因為如此,盡管疫情影響不小,但相比很多城市,青島民營企業的開年還是頗為另類,項目的招引、上馬依然如火如荼,“擴張”“升級”依然是最核心的關鍵詞。有些已經全面復工的民營企業,更是放言:三月份開足馬力,在一季度就要“追回逝去的時光”。

    民間投資成“主角”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青島和大部分北方城市一樣,民營經濟的活力不是很足。但2019年,最能反映經濟活力的指標——民間投資,青島的表現讓許多人出乎意料。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青島民間投資占全市投資的比重為52.5%,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51.1%,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支撐力量。

    作為投資的“主角”,青島民間投資在2019年創下了20.9%的增速,不僅高出全國16.2個百分點,與同為副省級城市的深圳、杭州、寧波、廈門等相比,也可謂一馬當先。

    而速度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青島民間投資的結構。不同于很多城市房地產占大頭的格局,青島的民間投資中,產業項目是主流,而且質量和效益都頗為不俗,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已經扮演起“定海神針”的角色,成為產業競爭力不斷向上躍升的最強大支撐之一。

    細數青島這些民間投資項目,2019年總投資過億元的民間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924個,同比增長38.1%,高于全市民間投資增速16.5個百分點,完成投資增長54.7%;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民間投資項目(不含房地產)121個,同比增長55.1%,高于全市民間投資增速33.5個百分點,完成投資增長62.2%。

    青島全年累計引進民營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4個、“四新”企業項目648個、獨角獸投資項目6個,包括華訊方舟東北亞總部、萬洋集團百億級眾創城、比亞迪新能源共享汽車、深圳翰德金融科技谷暨北方總部基地、深圳前海創投孵化器、青島科技裝備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落地。

    梳理這些投資項目不難發現,投資規模大、對產業拉動強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材料等高科技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快速崛起,已經在深刻改寫著青島未來產業發展的走向。

    這些產業項目紛紛落地,還在產生強烈的溢出效應。站在城市競爭的維度上看,企業愿意去哪里,往往就取決于哪里的營商環境好、哪里的辦事效率高、哪里的投資成本低??梢哉f,2019年青島強勁的投資增長,正讓越來越多“目光敏銳”的企業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把青島作為首選之地。

    這種“投資偏好”一旦形成,疫情也就不再是不可逾越的“攔路虎”了。

    今年2月份以來,疫情阻隔,但許多投資卻通過視頻簽約的方式扎堆“闖”進青島。東華軟件、深圳粵創等一批億元以上民間投資項目相繼在青島落地開花,迸發出火熱干勁。

    前幾天,總投資66億元的眾創產城(青島)基地項目又在平度落地。這個由市民營經濟局牽線引薦的大項目,將建設集智能家電制造研發、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金融服務和智慧園區管理為一體的智能家電中小企業產業園,成為平度智能家電產業集聚新平臺。

    民營進出口快馬加鞭

    除了投資,民營企業進出口的“快馬”本色也日益凸顯。

    2019年,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3532.5億元,同比增長21.5%,比全市整體增幅高10.1個百分點,比全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增幅也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民營企業進出口占同期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的59.6%,較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成為青島進出口的絕對主力軍和強有力引擎。

    在內有轉型壓力、外有中美貿易摩擦的嚴峻形勢下,這個成績既得益于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的落地,但更重要的是民營企業自身主動迎接轉型,不斷挖掘商機,拓展外貿“朋友圈”。

    2019年,青島民營企業加快多元化市場布局,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1078.8億元,同比增長42.2%,所占比重由2018年的26.1%提升至30.5%。

    主要出口歐美市場的麥康食品(青島)有限公司面對業績下滑,及時轉型調整,積極拓展大洋洲市場、東南亞、中東地區和上合組織相關國家的市場,2019年銷售業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同比增長17%,利稅實現翻番。企業還正計劃加大投資1.5億元,紅薯條系列產品將實現年產20000噸,在細分市場實現規?;?、專業化發展。

    在外貿環境復雜、海鮮水產品出口受影響較大的情況下,膠州民營企業青島天源水產食品,積極應對傳統出口市場訂單銳減的復雜局面,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在新興市場挖潛力、找訂單,并根據市場偏好開發新產品。針對歐盟市場推出的裹粉鱈魚片,已占到當地市場的一半。

    此外,青島民營企業產品結構的優化也是業績不減反增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貨物出口增勢強勁,其中出口機電產品744.6億元,增長20.2%,占比34.2%,為青島對外貿易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創新創業熱潮涌動

    創新創業是民營經濟的基因,與生俱來。但它需要被呵護,被善待,被激發,需要城市足夠友好的營商環境,去成就民營經濟發展的葳蕤森林。

    數據最有說服力。它最準確地記錄著這座城市的努力和每一個民營企業奮力生長的向上姿態。

    截至2019年12月,全市實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近151.2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7.86%。這個數字意味著,按照青島市常住人口939.48萬計算,每萬人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609戶。

    而在這151.2萬戶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中,2019年新登記的民營經濟市場主體就達到31.54萬戶,數量上實現高速增長,呈現出追趕先進城市的明顯趨勢。青島當前的創業密度,已僅次于深圳(2457戶/萬人)、西安(2129戶/萬人)、南京(1616戶/萬人),居副省級城市第四位,較2018年上升1個位次。

    即使在全國創業投資市場整體處于寒冬的大背景下,青島表現依然活躍,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創業者涌向青島。

    截至2019年底,青島市市級引導基金管理中心已累計參股設立基金46支,總認繳規模460.94億元。而在引導基金參股基金投資的287個項目中,本地項目數量和投資額都占據了半壁江山以上。

    同時,2019年全市認定孵化機構320家,包括孵化器168家,眾創空間152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分別達到72家和60家,同比分別增長20.63%和34.55%。

    除了數量上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青島民營經濟在質量上也不斷提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尤其表現在新銳企業創歷史新高。

    憑借產業優勢和政策支持,青島日益成為新經濟的熱土,僅2019年就有5家企業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6家企業上榜“獨角獸”,新評選“隱形冠軍”2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650家以上。

    以行業內首個物聯網場景生態物流的“獨角獸”日日順為例,聚焦物聯網場景物流生態戰略升級,已經鎖定三年成為立足青島、領跑行業的物聯網場景物流上市公司的發展目標。

    就這樣,青島的民營經濟正以超常規的速度在快速發展、壯大。

    這座城市的經濟版圖,也將隨之被改寫得更為多彩、更為均衡、更具競爭力。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