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財經獨家 | 疫情下407家青島企業畫像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黃偉 殷寶剛 劉洋

    2月3日~5日,青島市企業聯合會、青島市企業家協會、青島財經日報社發起組織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青島企業發展影響”調查,并形成此調查報告。

    短短三天內,本次問卷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407份,從企業性質和企業規模比較分析看,樣本企業包含了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其中,產值過億元的包含30家國有企業、56家民營企業、12家外資企業。總體上,樣本企業具有廣泛代表性。

    調查發現,98%以上的企業目前生產已經受到了此次疫情的影響,其中餐飲業、旅游業受到的影響較為突出。企業反映,目前影響主要集中在新項目洽談受阻、營銷計劃難以落實,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生產進度拖延等主要問題。

    調查顯示,超過半數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全年企業發展影響非常大,全年發展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大。其中,有超過90%的企業認為今年的投資和發展計劃會受到影響。針對受影響程度,48.36%的企業認為在可承受范圍內,超過四分之一的企業預計企業會出現虧損,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企業表示樂觀,認為可以實現盈利。

    調查顯示,企業希望得到的支持主要集中在減稅降費、經濟發展政策、減輕租金壓力,以及按不可抗力處理或放寬貸款及訂單合同等方向的政策。其中,制造業、國際貿易、零售行業、交通運輸、互聯網業主要期望減稅降費及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旅游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按不可抗力處理或放寬貸款及訂單合同的措施;教育培訓業、文娛行業期望通過減輕租金壓力、減稅降費的措施;餐飲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穩定原材料等領域價格的措施;醫療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減輕租金壓力等措施;房地產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釋放流動性,減輕現金流壓力等措施。

    同時,多數企業在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扶持基礎上,也積極開展產業鏈合作、加快向線上轉型、加快數字化改造等措施應對此次疫情。

    經過此次疫情,眾多企業開始反思企業發展模式與路徑,增強風險意識,有27.71%的企業在應對突發性事件上的最大經驗是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現金流。

    (一)調查企業樣本特點

    本次共有407家企業參與問卷調查,其中包含54家制造業企業、52家互聯網企業、41家房地產企業、34家文娛行業企業、29家國際貿易企業、26家零售行業企業、19家交通運輸企業、17家教育培訓企業、16家餐飲業企業、15家旅游業企業、8家醫療企業及96家其他領域的企業。此次參與問卷調查企業中,68.26%的企業為不到100人的小型企業,100~500人的企業占比17.13%,500~1000人的企業占比4.79%,有39家1000人以上企業占比9.82%。(見圖一)

    圖一:企業規模分布圖

    有24.18%的企業年產值為100~500萬元以下,23.17%為年產值為1億元以上的企業,年產值為100萬元以下、500~1000萬元、1000~5000萬元、5000~1億元的企業分別占比17.88%、11.08%、15.37%、8.31%。(見圖二)

    圖二:企業產值分布圖

    通過交叉分析,70%的企業產值在1億元以上,民營企業分布平均,過億元有56家,占比16.52%,中小微企業67家,占比19.76%,外資企業中收入超過億元的占比46.15%。整體上,企業性質與企業規模樣本企業分布相對平衡,樣本具有代表性。(見表格)

    (二)疫情對企業當前的影響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近7成企業認為此次疫情對企業當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20.4%的企業認為已產生影響,但還比較小,9.07%的企業認為目前沒有影響但未來會影響,僅有5家企業認為沒什么影響占比1.26%。(見圖三)

    圖三: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圖

    通過對比企業所在行業與疫情對企業當前的影響發現,對于大部分行業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中對餐飲業、旅游業產生的影響較為突出,分別有93.75%的餐飲業與86.67%的旅游業企業認為疫情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見圖四)

    圖四:此次調查企業行業分布受影響情況分布圖

    分析發現,在認為有影響的企業中主要面臨著產品的新項目洽談受阻、營銷計劃難以落實、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生產進度拖延等主要問題。另外,也有一部分企業認為勞動力、人員供給減少,工廠停工造成的成本浪費等問題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影響。(見圖五)

    圖五:疫情對企業影響分析圖

    通過對樣本較多的制造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調查分析發現,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是新項目洽談受阻、營銷計劃難以落實以及產品的市場需求受到抑制;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當前面臨的最大影響則是生產進度拖延、工廠停工造成的資本浪費或成本損失以及原材料等上游供應鏈出現斷裂成本上升。(見圖六)

    圖六:制造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受影響對比分析圖

    調查顯示,當前企業訂單情況一般的占比34.26%,較差和非常差的分別占比21.16%、26.7%,另外有一些企業受影響較小,當前訂單旺盛和比較良好。可以看出,16家旅游業企業中,超過半數的企業訂單非常差,另外,餐飲業、零售行業訂單非常差的情況比較突出,超過百分之四十。(見圖七)

    圖七:當前企業訂單情況分布圖

    根據調查,此次疫情對當前企業訂單情況影響較大,認為影響巨大和影響明顯的企業超過85%,僅有不到1%的企業認為沒有影響。(見圖八)

    圖八:疫情對企業訂單影響情況分布圖

    (三)疫情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影響

    對于預計今年全年生產情況,49.12%的企業認為不確定,要看疫情發展的情況,26.7%的企業預計企業會出現虧損,14.86%的企業認為基本跟2019年持平,僅有9.32%的企業認為樂觀,可以實現盈利。(見圖九、圖十)

    圖九:企業對今年發展預測情況

    圖十:2020年行業預測情況對比圖

    調查發現,有48.36%的企業認為疫情全年影響在可承受范圍內,有38.54%認為對未來發展影響非常大,企業只能苦苦支撐。其中,旅游業、交通運輸業、醫療業認為對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的問題十分突出。(見圖十一、圖十二)

    圖十一:企業對疫情承受能力分布圖

    圖十二:行業對疫情承受能力對比圖

    從企業性質看,62.79%國有企業認為可承受此次疫情的影響,而民營企業只有47.2%認為可承受此次影響,53.85%的外資企業能承受此次影響。27.91%的國有企業,38.35%的民營企業,46.15%的外資企業認為此次影響會非常大。(見圖十三)

    圖十三:不同企業性質對疫情的承受能力

    另外,有31.49%的企業認為疫情對企業全年投資計劃進度有嚴重影響,38.79%認為有明顯影響,25.94%認為有所影響,僅有3.78%的企業認為沒有影響。(見圖十四)

    從企業性質看,48.84%的國有企業認為對未來投資計劃有明顯影響,18.6%認為影響嚴重。而民營企業中37.76%認為影響投資,34.22%認為影響嚴重。外資企業則有42.31%的認為只是有所影響,7.69%無影響。(見圖十五)

    圖十四:疫情對企業投資計劃影響分布圖

    圖十五:不同企業性質未來投資的影響程度

    下一步,大多數企業希望能夠在爭取政府政策資金扶持基礎上,積極開展產業鏈合作,加快向線上轉型,加快數字化改造等措施來應對疫情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一些預計此次疫情帶來巨大困難或將帶來虧損甚至破產的企業來說,企業可能會采取裁員降薪減產措施。(圖十六)

    圖十六:應對疫情企業計劃采取的措施

    在希望獲得的支持方面,企業主要期望能夠通過減稅降費、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減輕租金壓力、按不可抗力處理或放寬貸款及訂單合同等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疫情影響,保障企業發展。其中,制造業、國際貿易、零售行業、交通運輸、互聯網等行業主要期望減稅降費及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旅游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按不可抗力處理或放寬貸款及訂單合同的措施;教育培訓業、文娛行業期望通過減輕租金壓力、減稅降費的措施;餐飲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穩定原材料等領域價格的措施;醫療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減輕租金壓力等措施;房地產業期望通過減稅降費、釋放流動性、減輕現金流壓力等措施。(見圖十七、圖十八)

    圖十七:企業對政策需求情況分布圖

    圖十八:行業對政策需求對比圖

    經過此次疫情,多數企業逐漸提高風險意識,有27.71%的企業在應對突發性事件上得到的最大經驗是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現金流。23.17%的企業認為,需要一直保持創新精神,始終擁有領先市場的產品。另外,分別有14.36%、5.04%的企業認為最大經驗是市場多元化、生產多元化。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對于預計此次疫情對企業未來發展影響在可承受范圍的企業,主要經驗是保持創新精神、始終擁有領先市場的產品;而苦苦支撐和虧損甚至破產的企業則更多表示在巨大公共事件面前企業無能為力。(見圖十九)

    圖十九:企業從疫情得到經驗分布圖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