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爺兒倆“閉關”半個月 新一代蔥姜收獲機面世

    2月12日上午,山東膠州膠萊街道一片試驗田里,村民張祥凌一邊操控著剛剛研發成功的新一代蔥姜收獲機,一邊向客戶介紹機器的性能和優勢。

    “我們是老客戶啦,聽說新一代產品研制成功,立馬過來了解一下?!睘H坊客戶韓鋼告訴記者,自己每年都會大面積種植大蔥大姜,用這機器省錢、省勁。“今天過來先簽訂個初步協議,優惠價定兩臺,等年底過來提貨?!?/p>

    1957年出生的張祥凌,高中進了農機維修專業班,畢業后找到一家維修部當起了學徒工;1996年,自己開起了農機修理部,憑借過硬的維修技術和先進的創新點子,生意也越來越好;2012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并投資開始第一代蔥姜收獲機的研發。

    2019年,張祥凌已經將蔥姜收獲機研發到第十六代,并申請到國家發明專利和農機補貼,用戶口口相傳,機器遠銷全國各地。

    今年,因為疫情防控原因,張祥凌和兒子張居峰響應號召“不出門、不串門”,一門心思在家里“閉關”,專心致志研究、改進機器。

    “年前有客戶反映,16代機器不能坐人,大面積收獲時,人跟著跑很累,也影響了效率?!睆埾榱枵f,其實自己和兒子也早就想到這點了,可是加座并不是安上座這么簡單,得考慮整臺機器的平衡和穩定,“既要保證駕駛人的安全,還要保證機器不走偏、好操控?!?/p>

    畫圖紙、忙組裝、做實驗、再調試……爺倆從做設計圖開始,每天在車間忙活十幾個小時,即使簡單吃個飯,也在討論機器的改進措施?!半娔X制圖我在行,可論經驗,還得跟老爸請教。”張居峰說,他們爺倆現在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要的就是讓新一代機器有質的飛躍。

    假期結束,企業復工,工人們都回來上班了。張祥凌邀請大家到車間參觀,并對新機器提意見,以便進一步優化改進。在工人們敲敲打打、你一言我一語的建議下,第17代蔥姜收獲機正式定型。新機器加上了駕駛座椅,大面積收獲時省去了“機器前面跑,農民后面追”的麻煩。

    2019年,張祥凌一共賣出了286臺機器。第17代機器一面世,訂單紛紜而至,“目前已經預定出了8臺,我們打算實地試驗之后,再大批量出貨。”張祥凌說。

    “農戶們的認可,是公司發展的最大動力。”張祥凌說,自己是農民,深知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將繼續提高團隊研發水平和服務水平,為農民兄弟制造更多更實用的產品。

    通訊員  劉偉 陳明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