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變幻,觀其妙;萬象紛繁,察其理。用敏銳的洞察、獨到的視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覓真相。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觀象山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對旅游、餐飲、娛樂等服務業造成了較大影響,延長假期和推遲開工,對工業生產和外貿也產生了一些沖擊。
從青島目前看,旅游、住宿、餐飲、會展等行業受到較大影響,工業生產受延遲開工、訂單減少、物流不暢、招工難等影響,勢必出現回落,對外貿和利用外資也會帶來不小沖擊。
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的,中國經濟有很強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不會因為這次短暫的疫情而發生改變。
對于青島而言,疫情的影響也必然是暫時的、有限的。剛剛過去的2019年,青島經歷了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一年,國家戰略層層疊加,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各項工作全面起勢,全市上下只爭朝夕、團結奮進、捷報頻傳。這正是我們戰勝疫情、延續良好發展勢頭的底氣所在、信心所在。
1 這些領域正遭受影響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各行各業原有的發展節奏。
受影響最為直接的莫過于準備在春節黃金周期間“大展拳腳”的旅游業。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旅游業發展幾乎陷入停滯。1月23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宣布,自1月25日起閉館。自此,全國大大小小的景區景點紛紛啟動停業模式。
青島作為國內知名的濱海度假旅游城市,2018年接待游客1億人次,旅游消費總額達到1867.1億元,旅游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在今年春節期間,為了疫情防控需要,各大景點紛紛選擇閉門歇業。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還在延續,這對青島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
受疫情影響的還有作為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對于外貿企業而言,受上游工廠復工時間延遲影響,既有訂單交貨期無法保證,面臨貿易糾紛與索賠,雖有“不可抗力”條款避免損失,但也存在丟失新老客戶的可能性。作為中國外貿重鎮,青島活躍著2萬多家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這些外貿企業也將面臨諸多等風險挑戰。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疫情對工業的影響正在顯現。青島市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調查問卷的反饋數據顯示,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國內外市場訂單減少(68.9%)、勞動力成本高、招工難(52.3%)、物流不暢(51.8%)、缺乏資金(40.3%)等方面。
科學分析研判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客觀全面地認識當前的處境,是應對危機、走出困境的前提。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將陸續顯現,必須密切跟進,科學研判,及時出臺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
2 挺過疫情,我們的信心來自哪里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p>
大海有風平浪靜之時,也有風狂雨驟之時,但只要把握歷史大勢,增強信心和底氣,堅定不移發展壯大自己,就可以應對任何驚濤駭浪,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知得失。本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到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03年的非典。
面對那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不絕于耳,但那一年,中國經濟不僅未傷及元氣,還交出了GDP年度增長10%的完美答卷。這一增速甚至高出2002年0.9個百分點。
再來看青島。2003年,青島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6.3%,比2002年增速高出1.8個百分點,并且,從2003年起,延續了11年的兩位數高速增長。
因此,我們不應該高估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并由此產生悲觀情緒,做出過激反應。
面對發生在17年后的這場疫情,中國經濟的韌性更足,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更強、信心更足??梢灶A見的是,疫情緩解以后,中國經濟將會迅速企穩,并且前期推遲的消費和投資會有釋放,中國的經濟會出現補償性的恢復。
青島同樣應該擁有十足的信心。這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基于歷史與現實的理性研判。
信心首先來源于,青島所處的歷史方位——
2019年,是青島改革開放發展史上極為重要、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在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青島,兩次發來賀信,把青島作為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示地,對青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體現了對青島似海深情、如山厚望,給青島巨大的鼓舞、激勵和鞭策,讓青島站在了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青島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攻堅之年,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青島有底氣,有信心。
信心來源于,青島用大視野、大坐標、大格局謀劃工作,創造性地抓攻勢、建平臺、引項目、優環境、惠民生,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城市新動能發力,發展新優勢加速,取得的成就催人奮進,全面起勢的各項工作打下的堅實基礎——
“學深圳、趕深圳”深入推進,全市上下不斷提振干事創業、比學趕超的精氣神,青島這座城市因南國吹來的勁風而心懷激蕩,“南深圳、北青島”正書寫新時代的“雙城記”;
在發起的一場又一場戰役中,在攻下的一個又一個山頭上,奏響市場化、法治化的強勁旋律,拿下一個又一個“山頭”,炸掉一個又一個“碉堡”,各條戰線戰果豐碩、捷報頻傳;
“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成為對市場、對企業家最有力的感召,“來青島發展就是站在中國更高水平開放發展的新風口”成為國內外企業家的廣泛共識,招商氛圍厚積成勢、項目人才紛至沓來,1至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3%,創近五年來的最高增速;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內外“創新合伙人”應者云集,集聚各類人才就超過25萬人;
……
青島不斷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強化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奮力蹚出一條以開放創新引領的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一座城”,跑出新時代的“加速度”,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
這些就是底氣所在、信心所在。只要我們滿懷信心,把各項工作抓牢、抓實,青島一定可以盡快走出疫情的陰霾,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延續青島良好的發展勢頭。
3 經濟發動機已經重新啟動
每一場危機都是對國家治理能力、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黨中央沉著應對,迅速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果斷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而努力。
在這場危機中,青島也沒有“亂了方寸”,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了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早在2月5日上午,青島就召開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指出,要認真研判分析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善于化危為機,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趕超進位。
? 2月6日下午,青島召開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第14次工作例會指出:抗擊疫情要有物質保障,要正確處理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把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生產、“雙招雙引”等工作統一起來,始終做到防疫情不松懈、抓發展不動搖。此后,青島又多次召開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 2月8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總指揮王清憲到施工現場和生產企業,調研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強調在從嚴從細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統籌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城市安全有序運行。
疫情來勢洶洶,置身其中的中小企業遭遇重重困難,關鍵時候,政府戰出來助了他們一臂之力。2月3日晚,青島連夜發布《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緊緊圍繞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的急點、難點、痛點,在降成本、幫融資、穩隊伍等方面,為企業雪中送炭。
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研判,給力的政策,為企業復產復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青島市工業運行工作專班發布的最新數據統計,截至2月10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復工復產2941戶,復工率達到86.4%。
據青島市國資委初步統計,目前青島市屬企業共有55個在建或計劃新開工建設項目。截至2月11日,已有29個項目開復工。到2月底,37個項目將開復工。11個項目將于3-4月開復工,其余項目力爭上半年全部開復工。
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穩定生產經營,2月11日,青島市財政局緊急撥付了青島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批面向中小企業的扶持資金,受益企業50戶,資金總規模5460萬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島政府部門還將根據疫情走勢和企業實際,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為廣大企業雪中送炭,攜手共克時艱。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要我們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提早謀劃,周密部署,抓牢抓實,化危為機,就一定可以成功戰勝疫情,順利渡過難關,并延續青島良好的發展勢頭,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
(作者 沈默 木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