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雨水”將至,氣溫逐步回升, 全市小麥即將進入返青起身期,正是開展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的關鍵時期。為切實加強春季麥田管理,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搭好豐產架子,為奪取夏糧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2月5日,市農業農村局發布了由市農技中心研究制定的《2020年全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2月4日市農機中心技術人員現場查看苗情并指導麥田管理
根據我市小麥受去年秋種播期拉長、播種偏晚影響,冬前群體偏小、植株個體發育不足,田間長勢不均、各類麥田并存,冬季溫度偏高、降水偏多、小麥帶綠越冬,病蟲草害基數高、防控任務較重等特點,《意見》提出,春季田間管理應按照“以促為主、促控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因苗施策,突出分類管理,促弱保穩轉壯,科學運籌肥水,突出防災減災,構建各類麥田的合理群體結構,提高個體質量,搭好豐產架子。重點應抓好以下技術措施:
推行機械鎮壓,壓碎土塊,彌封裂縫,使經過冬季凍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層沉實,減少水分蒸發,可以使土壤與根系密接,吸收利用土壤的水分和養分,增溫保墑促早發。
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類指導,科學搞好肥水管理。旱地麥田要搞好借墑追肥,水澆地麥田要突出分類管理:一類麥田促控結合,突出氮肥后移;二類麥田促進春季分蘗的生長,提高分蘗成穗率;三類麥田增溫促早發,早春土壤化凍后及早追施氮肥和磷肥,促根增蘗保穗數;旺苗麥田以控為主,控促結合,在返青至起身期搞好鎮壓,適當蹲苗控制,避免春季分蘗過多發生;過旺麥田可在起身期前后噴施矮壯素、抗倒酯等化控藥劑,抑制基部第一節間伸長,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此外,做好麥蜘蛛、地下害蟲和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等根莖部病害的測報和綜合防治,抓住關鍵時期,選用對路殺蟲劑與殺菌劑混用,一次施藥兼治多種病蟲,做到精準用藥,實現綠色防控。
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潮到來前噴水,調節近地面小氣候,防御早春凍害。若發生凍害,及時做好補救措施:一是立即澆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發,提高高位分蘗的成穗率,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墑,提高地溫,增加分蘗數,獲得好的收成;三是葉面噴施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復硝酚鈉等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以及腐殖酸、海藻酸、氨基酸類等葉面肥,促進受凍小麥盡快恢復生長。
通訊員 丁厚冉 吳卓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