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戰疫"一線丨她們是母親、妻子、女兒,她們也是天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仍未過去,每一次采訪一線醫務人員便都如同仰望在戰場上的英雄。但必須承認,當聽說這次要面對面采訪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發熱門診奮戰的醫務人員時,我們猶豫了。

    這并非是對任何一名醫務人員懷有不敬,而僅僅是因為在重大疫情面前,安全是所有人首先考慮的問題。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發熱門診”儼然成為了一個敏感而令人緊張的詞匯。即如我們在前些日子的采訪中所寫的那樣:但愿每一個來發熱門診的人都僅僅是“經過”一下,或者永遠不要經過這里。

    可我們終是下定決心來到這里,不僅是因為新聞人的職責使然,去記錄那些值得記錄的事情;更重要的在于,在現實疫情與網絡流言的雙重壓力下,我們想將那些充滿希望的故事傳播出來。

    恐懼,是任何一個人都無可避免的情緒,它或許會擴散,但同樣可以被消除。我們以筆為刀,刻畫那些奮戰在疫情一線的身影。這場“戰疫”或許還很漫長,但只要那些白色的身影仍舊挺拔,我們就敢于等待,并且,心懷希望。

    她把微信留給患者,只為讓他葆有信心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姜靖算得上是一位一線老兵,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姜靖幾乎經歷了近20年來的所有重大疫情事件。對她而言,這就是工作生涯的一部分。“因為我常年和傳染病打交道,所以當這次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反而沒有覺得突然,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面對類似的事情?!?/p>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姜靖

    面對疫情,雖然姜靖始終保持著樂觀狀態,但她也坦然,在疫情剛剛爆發的時候,人們對于疫情的不了解和恐慌,也讓姜靖切實感到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大年三十那天我在醫院值班,一天接診的患者非常多。因為大家那時候對于這種疾病了解得很有限,所以每個人都帶著恐慌情緒?!苯父嬖V記者,最初的幾天里,她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到12小時,加上身著笨重的防護服,平時能不喝水就不喝水,能不去廁所就不去廁所。

    “好在醫院很快就把人員的排班、物資的調配梳理清晰了,現在我們的休息時間都得到了保障,醫療物資也獲得了醫院的全力支持。畢竟在這次疫情面前,我們就是最前線的戰士,如果我們調整不到最好的狀態,那么患者也無法得到保護?!苯刚f道。

    談到患者的恐慌情緒,姜靖表示,這是人之常情,每一名患者不僅需要身體上的治愈,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坝幸晃粊碜约茨陌l熱患者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來到醫院的時候,整個人非常恐慌,我就依據他的癥狀一點一點幫他分析、排除,就是為了讓他的心情能夠好一些。最后我把微信給了他,按照常理來說,我們醫務人員是不會把私人聯系方式給到患者的,但為了給他增加信心,我還是決定給他。”令姜靖欣慰的是,這位患者最終只是普通的發熱,如今的他一切安好。

    有時我們會想,“醫者“二字究竟代表著什么?聽完姜靖的故事,我們篤定,所謂醫者,便是在黑暗中,為那些無助的人點亮一束光。也許是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這些事情毋須多么偉大,但卻能用溫暖將我們內心的火種重新點燃。

    “我們也知道發熱門診的特殊性,所以在家我也戴著口罩,有條件的話就單間自我隔離?!辈稍L的最后,姜靖笑著告訴記者。在我們結束對姜靖的采訪后,她的同事悄悄告訴記者,姜靖本身對乳膠手套過敏,而在醫院內頻繁地洗手和使用洗手液,讓她的雙手嚴重過敏,但她從未因此下過火線。

    ▲姜靖的雙手

    她讓手機保持鈴聲,生怕漏接任何電話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疫區發熱門診護士長王楚在接受采訪時,始終處于匆忙的狀態。她的手機時常響起,微信提示音甚至可以用不絕于耳形容。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疫區發熱門診護士長王楚

    若換成日常采訪,我們自然希望所有人能將手機調至振動或者靜音模式。但在這一段時間,讓王楚的手機始終保持鈴聲狀態,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尊重并支持她工作的方式。因為我們知道,王楚接聽的每一個電話都關乎著時間與生命,視頻可以剪輯,文字可以編輯,但發生在疫情一線的每一件事都沒有修改的余地。

    “對不起,要調配的人員還有物資太多了,真的不敢漏接任何一個電話。”王楚抱歉地對記者說道。但其實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畫面,與其正襟危坐地出現在鏡頭前面,王楚的匆忙才是這場采訪的價值所在。

    同事們說,王楚是疫區發熱門診的管家,而她本人也笑著認可了這個稱號。“疫情剛爆發的幾天,院里就迅速調配了18名護士來我們這里,保證發熱門診有充足的人手。當然,因為有很多東西需要緊急調配,我的工作壓力也確實不小?!睋醭榻B,在最初的幾天里,她不僅需要照顧患者,同時還要負責人力、物力的調配,以及新進人員的培訓工作。

    沒有春節,沒有年味,顧不得家庭,甚至顧不得自己。王楚她們在旁人眼中似乎是鐵打的身體,但我們相信,她們會有疲勞,會有辛酸,但當王楚們穿上白衣、戴上口罩的那一刻,便將一切艱辛都遮掩下去。我們看到的,唯有奉獻。

    “投入工作的時候,我們顧不上害怕;等休息的時候看看各種消息,還是會后怕。醫務人員都是普通人,天性會讓我們害怕,但職責會讓我們戰勝恐懼。我們會贏的?!蓖醭恼Z氣很堅定,也很暖心。

    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卻不能及時送上擁抱

    如果說姜靖和王楚代表老、中兩代醫務工作者,那么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急診、門診護士長馮英則是80、90后年輕一代醫者的典型。初見馮英,便給人一種干練、專業、高效的印象。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嶗山院區急診、門診護士長馮英

    雖然年輕,但經歷過多次重大防護任務的馮英在工作方面顯得極為老練。無論我們向她詢問什么問題,馮英總是能準確、迅速地回答。在這次疫情面前,馮英告訴記者:“目前我們人員、物資配置充足,醫務人員的心態也比較穩定,包括前線接診和后勤保障,都處于有序的狀態?!痹隈T英看來,“演練到位,準備充足”是整個醫護團隊有條不紊的重要原因。

    馮英的專業讓我們以為這會是一次高效、精準的新聞采訪,然而當問及其家庭的時候,這位極具理性的護士長卻突然泣不成聲。前后不過一秒,馮英的情緒卻出現巨大反差,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但某種程度上說,也是情理之中。

    馮英告訴記者,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小兒子才剛剛1歲3個月,但在疫情面前,她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在孩子們身邊。愧對孩子,這大概是馮英最割心的痛。

    “我小兒子還沒有斷奶,他很多事情都不懂。每次回家,他總是希望我去抱抱他,但我卻不能第一時間滿足他。我需要清洗、防護,不能靠他太近,他的小眼睛就一直在看我?!睘槿烁改?,方知這一番話語所傾注的感情。

    孩子終究是父母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當他們凝望著我們,那一刻便注定,孩子即是我們余生的意義。然而馮英卻無法像一位普通母親那樣付出長久的陪伴,并隨時給他們送上擁抱。

    “沒關系,家人都支持我的工作,對于工作和生活我都沒有顧慮。現在這個情況,就是舍小家為大家?!?/p>

    舍小家為大家,縱使我們嘴上重復千千萬萬遍,可真正行動起來又怎會了無牽掛。那些咬著牙將家庭舍到身后的人,不過是馮英這般,悄悄把眼淚擦干,而后向前方奉出一縷陽光。


    寫在文章的最后:

    姜靖、王楚、馮英,她們每一位都是母親,都是妻子,都是女兒。但在這場疫情面前,她們也都選擇了將這些身份暫時拋棄,繼而改換成一個統一的名字——白衣天使。

    三場采訪結束,我們甚至都不曾看到她們究竟是何模樣。但我相信,每一位白衣天使都擁有最美好的面容。她們一直陪在我們身邊,就像家人一樣。未來很長,或是仍舊坎坷,但既然有那么一群人始終堅守在前方,我們便沒有理由放棄希望。

    2020年2月4日,立春了。

    2020年的春天,你好。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