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9日訊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庵上湖村有一個叫幸福院的地方,村里的老人都喜歡去那里住,這里到底有什么好的?
趙繼斌在庵上湖村當了近20年的支書,從去年9月份開始,村里建起了這個幸福院,這個不大的小院成了他有事兒沒事兒都喜歡來轉轉的地方。
來到幸福院,住在院里的老人們正聊得熱烈,趙繼斌親切地問候他們在聊什么。村民趙光顯對他說:“聊的幸福院的事,這輩子沒想到有這一天,不愁吃,不愁喝,不愁住,條件沒有這么好的?!?/p>
現在村里有了幸福院,可把這些老人給高興壞了,幾個月的時間,20多位老人就住了進來,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住進幸福院感覺啥都好。
村民對記者說:“到這里一看,是地暖,冬天暖和,生活不用自理,在家里炒菜,買東西,在這里什么都不用管。有撲克,有象棋,有大電視,誰愿意看誰看,晚上都過去看?!?/p>
庵上湖村是個只有190戶人家的小村莊,但村子老齡化程度比較嚴重。去年村兩委班子及村民代表進行了充分溝通,在昌樂縣五圖街道黨委和濰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幫助支持下,建起了這個幸福院,村里建檔立卡的四位貧困戶,除了一位外出打工,其余三位老人都住了進來。
村支書趙繼斌說:“他們本身自己不能去干活賺錢了,就是靠政策幫他,靠鎮上的扶貧項目來幫他。建這個幸福院,主要是為了優先保障村里的困難戶。”
村民趙允祥告訴記者:“有地暖在這里也不冷,做飯的人很好,給我送水送菜送飯,還來給我打掃衛生,給我疊被子,很好?!?/p>
村民趙顯功說:“原來這里人員都收夠了,但是我又想來,村委為了照顧困難戶,給我開綠燈又進來的,我雖然來了幸福院,但是扶貧的政策我還享受著?!?/p>
現在的庵上湖村已經是個美麗富裕的村子,和十幾年前貧困落后的樣子不可同日而語。2007年,合作社法頒布后,村支書趙繼斌帶領三名村干部按照支部發起、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思路,發動15個黨員戶,6個普通農戶,第一批加入,成立了華安瓜菜專業合作社,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有100多戶村民加入,村集體年收入近百萬元。
記者來到庵上湖村的一個蔬菜包裝車間,車間里大家正熱火朝天的忙著??煲^年了,村子里六七十個大棚里的蔬菜都是搶手貨,足足有十四個品種,裝箱的蔬菜已經被濰坊的企業和個人預定了,有四千箱之多。被保鮮膜包裝的蔬菜,將通過濰坊的各大超市以及網絡進行銷售。
趙繼武說:“我們2019年村集體收入達到90萬元,其中我們村里有六七十個大棚,就增加村集體收入30多萬元,這些集體收入,一大部分用于村里民生,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有一部分就是扶貧,對扶貧的長期機制,做出統籌的安排。”
2019年以來,昌樂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持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工作重點,精準發力,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全縣現有建檔立卡享受政策貧困戶3941戶,6385人。
昌樂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劉強說:“2019年完成產業扶貧項目收益分紅237.62萬元,惠及建檔立卡享受政策貧困人口5503人,同時今年投資757萬元,建設一個縣級產業扶貧項目,預計到2020年3月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
閃電新聞記者 杜宗浞 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