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冬明
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興行業,扶持成長企業,這是擺在城市發展決策者案頭的一部沉甸甸的系統規劃,涉及宏觀、中觀再到微觀的各個層面。
在“十三五”收官年歲首回望過去一年,在宏觀和中觀層面,我們可以看到青島的很多利好消息。
去年,《第一財經周刊》的榜單上,青島市作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新一線城市。這份榜單代表了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商業資源集聚程度、樞紐性等多維度的考量。
同樣是在去年,2019 年上半年山東全省地級市以上城市 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排名中,青島以 6,552 億元位列第一。
青島的宏觀數據可以說是在逆風而上。2019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率下滑到了6.3%,這個數字被坊間解讀為確保黨的十八大“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的底線。同期,青島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
宏觀向好,是青島市在中觀層面不斷釋放積極產業政策紅利的結果。如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劃定現代海洋、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制造、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務 服務和健康養老等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節能環保和文化創意等新興成長力量。2018年,青島市共設立55支新舊動能轉化基金,完成投資1,800 億元。同時,不斷簡化流程優化服務、加快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對于創業者更加友好,激發社會創新活力。2018年,共有2,300余家企業享受到研發費用扣除將近60億元。對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加大財政資金補貼,每年按照研發費用的一定比例、最高達到100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
在“雙百千”行動、“一業一策”計劃等政策推動下,青島營業收入過千億元行業達到6個,過百億元行業達到43個。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增加值超過10%,大數據、云計算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6.2%,占 GRP的比重超過 8%。全市千帆入庫企業2,632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37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16家。在這一行動的促進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2018年超過了2,700 家。
再將目光聚焦到微觀層面,在良好大勢下,還有哪些瓶頸阻礙著青島企業的成長活力呢?
德勤近期對青島成長型企業的CEO們展開了一項調查,100份調查樣本的分析結果顯示,有54%的企業家認為,過高的人力成本會在未來兩年對公司的經營造成負面影響。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競爭/定價壓力加劇。當前經濟下行的消極影響傳導到了消費端,壓縮了企業的銷售收入。為了搶奪有限的市場空間,企業開始價格競爭,這對未來營業帶來的消極影響。
求助資本的迫切與謹慎
如果說人力成本壓力,是中國勞動力紅利消失后,企業經營面臨的共同問題,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更能反映企業的個性化。
德勤的該項調查顯示,青島成長型企業的創新投入,從意識、技術解決方案和資金投入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壓力,35%的企業認為“創新投入不足”,資金的壓力可能會在未來影響青島高科技企業的創新步伐。
利用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是成長性企業解決資金瓶頸、壯大企業規模的可選項。特別是去年中國推出科創板,在發審制度、財務指標要求等方面,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給與了極大的寬容度??醇夹g、前景而不是看盈利、規模,中國版的納斯達克為青島成長型企業打開了一扇窗。
但對于資本融資,青島成長型企業普遍表示謹慎。德勤調查顯示,55%的被調查者表示暫時 沒有私募股權融資計劃,且有計劃融資的企業融資金額數目不高。接近 40%的青島企業計劃融資額在1億元以內。66%的青島企業表示暫時沒有IPO計劃,39%的青島企業表示希望在大陸或香港資本市場完成融資,而愿意前往海外資本市場IPO的企業比例只有2%。
融資計劃的謹慎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家對現代融資手段缺乏了解。初創期和高速成長期的企業家,通常對股權融資產生的股權稀釋問題較為敏感。
青島創投高地初顯成效
另一方面,中國風險投資也正處于相對低谷期。由于經濟下行、信用風險暴露、資本回報率下降等因素,中國PE/VC去年表現較為低迷。根據投中研究院數據,2019年,全國1891家機構共計新成立3332支基金,其中,新成立10支及以上基金的機構僅有17家,1302家機構只成立了1支基金。全年參與投資的機構中,2923家(占62.86%)僅投資1起,投資30起 以上的機構僅16家(占0.34%)??傮w看,設立基金較多,且投資較活躍的機構,主要為頭部機構和有政府或上市公司背景的國字號機構,表明當前形勢下,政府對股權投資的推動作用更加明顯。
分地域看,山東僅次于廣東,在全國新成立基金數量排名中居于第2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