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他不是老師,就像是我的一位朋友。”
“我要以他為榜樣,也要當一位教師!”
“有時候,我特別想喊他一聲爹……”
從教42年,類似的話呂文強老師已經聽過了無數次。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扇绾卧炀鸵粋€人的靈魂?呂文強有著自己的答案,與他而言,教育就是用一顆心去感動另一顆心!
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孫立杰為呂文強老師頒獎
//
在上合青島會場
這位普通的人民教師
成了青島教育人的榜樣
//
2020年1月13日,一場青島教育界的盛會在上合青島峰會的舉辦地隆重舉行。作為2019青島教育總評榜的特邀嘉賓,青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孫立杰出席了當天的頒獎典禮。作為當天的壓軸大獎,已經61歲的呂文強老師,從孫部長的手中接過了“2019青島教育總評榜年度風云人物”的證書。這一刻,這位來自平度朝陽中學的退休教師,成了全青島教育人的榜樣。
呂文強:“登上講臺的我,我覺得最幸福的事兒,莫過于看到孩子們有書讀、有學上,看到每個孩子都成人、成才、成功。
站在領獎臺上,面對全市媒體的鏡頭,呂文強沒有豪言壯語,他的心里永遠記掛著他的學生。簡單樸實的話語,就是這位人民教師最真實的寫照。
//
“娘是我助學路上的引路人”
//
生活中的呂文強,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身材單薄的他永遠穿著一雙舊皮鞋,推著一輛不知道已經騎了多少年的舊自行車,奔波于學校和自己家,還要時不時地去家訪。
呂老師小氣么?對自己確實小氣,舍不得買輛汽車,也舍不得為自己換雙新皮鞋。但呂老師同樣很大方,從教42年,累計拿出30多萬來資助他遇到的貧困學生。
“我的母親是舊社會少有的‘大女人’,知書達理又善良大度,是她把我引上了助學路?!眳挝膹娬f,勸學、助學是母親留給他、已經融到血脈里的言傳身教。
1977年,剛滿18歲的呂文強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從當老師起,每當有學生要輟學,60多歲的母親就踮著小腳帶他去做家長的工作,軟磨硬泡,早晚把學生父母說服了,讓孩子繼續上學。
呂文強是母親的驕傲,他被母親當作一個貧窮苦難中因教育而“幸存的樣本”展示給家長,“你看俺家這個孩子,兩歲他爹走了,我就讓他讀書,現在成了老師。孩子好了,咱的家就好了,沒錢不要緊,咱‘湊湊窮’,一定要讓孩子念書?!?/p>
“湊湊窮”、“讓孩子念書”,為了履行自己的承諾,母親把賣雞蛋的錢拿來換糧食,每天早上提著熱乎乎的餅子到教室里分給餓肚子的學生;呂文強每月有8元的工資,他也毫不吝嗇用到學生身上,給孩子們買成套的教材,再用5元錢買125張封窗紙,制成125本32頁的練習本……
兩歲喪夫,母親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了呂文強?!拔揖褪歉F苦人家的孩子,我知道受教育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看到因為家庭困難無法上學的孩子,我就不能不管,這也是娘曾經叮囑過我的當老師的本分?!?/p>
//
專款不專用
女兒的學費被他拿來救急
//
從教42年近七成工資用來資助困難學生、千余名學生曾受到他的資助……談起這些過往,呂文強言辭含糊,“我不清楚幫助過多少孩子,也不知道拿出了多少錢,我只想著給孩子們解決當下的困難,不考慮以后的事?!?/p>
那年,呂文強的女兒考大學,暑假時,沒有積蓄的他少見地攢下了一筆“專款”——4500元,準備給女兒交學費。
但是意外發生了,那個夏天,他一直資助的一名學生的家庭再添事故,學生的爸爸務農時從橋上跌進河里,摔斷了腿。孩子找到呂文強求助,“他們家去醫院,連押金都交不上,我就拿出孩子的學費,又找人湊了五千元,總共一萬元給送到了醫院里?!?/p>
呂文強不覺得拿出女兒上學的“??睢本燃庇惺裁床煌祝值们遢p重,家人也都支持他。
//
他的學生籌集30萬成立“呂文強基金”
//
身教優于言教,呂文強作為一名教育者,讓許多的孩子明白了什么叫溫暖。如今,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也想像老師一樣散發光熱,回報社會,于是以“呂文強”為名的助學基金成立了。
2019年12月12日,平度朝陽中學舉行慶祝教師呂文強從教42年活動。儀式上,朝陽中校長李錦山宣布設立“呂文強關愛學生基金”的決定。
呂文強的學生,現平度市建設銀行行長李勇捐款6042元;呂文強的學生家長,平度看守所民警王明剛捐款4200元……目前,“呂文強關愛學生基金”已籌得資金30萬余元,更多學生已聯系學校,約定過年期間回學校當面捐款。
李校長說:“成立基金會,是學校和呂老師的學生共同推動的,我們有信心將呂老師的愛傳遞下去?!?/p>
2020年1月13日,已經退休的呂文強老師再次登上了領獎臺,憑借高尚的人格魅力當選為2019青島教育總評榜年度風云人物。面對臺下如潮水般的掌聲,呂文強老師的思緒或許又回到了42年前,第一次登上講臺,面對臺下一雙雙清澈的眼睛,或許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為這些孩子燃燒自己的一生!
記者手札
在采訪呂文強老師的過程中,時常能夠看到他眼角的淚光。過去生活的苦與樂,在他的臉上、淚中留下腳注。年少時經歷的苦難,母親的諄諄教誨,學生們清澈的目光……都成為他燃燒自己的理由。
采訪結束后,同行的記者感嘆道:“呂老師看上去真不像是60多歲的人?!?/p>
也許是使命感吧,我想,正是使命感讓他依舊“年輕”。投身教育事業的他,像是踏上了一條無悔的道路,在這條肩負著使命的路上,他永遠那么年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