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青島最為寶貴的資源和優勢,海洋教育是中小學生“必修課”。在市南教體推進海洋教育行動計劃引領下,青島市實驗小學以貫徹落實五大行動為抓手,全面打造海洋教育生態圈,將實驗室課程、實踐活動課程與場館游學等有機結合,積極開展海洋研學主題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親海、愛海、知海、用海”的意識和“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責任感使命感,讓海洋強國夢在學生心中扎根生長。
2020年1月13日,在市南教體局統一部署安排下,青島市實驗小學組織四.2中隊少先隊員到青島海底世界開展研學,在這場“探尋海洋奧妙,爭做科普達人”的寒假研學活動中,同學們參觀海底世界,重點研學了海洋中的植物——海藻,并制作海藻標本,收獲滿滿。
青島海底世界是“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同學們對于海底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利用本次研學,一起探索和研究海洋生物與海洋科學,同學們變身為海洋小博士,一起發現海洋的知識與奧秘。大家先后參觀游覽了海洋生物館、海底世界、水族館、海洋劇場、圓柱展缸、科普教育區等區域,大開眼界!
在海底隧道,同學們抬頭仰望各種魚類,透過亞克力玻璃,魚兒們在周圍穿梭嬉戲,一會兒是鯛魚,一會兒是蝠鲼,一會兒是鰩魚,一會兒又是鯊魚……同學們應接不暇,眼花繚亂,仿佛伸手可及。在海洋生物標本館,同學們看到了金黃美艷、古樸典雅的澳大利亞大香螺,昂首而立、雄偉挺拔的北海獅,碩大無朋、威風凜凜的抹香鯨……這些種類或色彩鮮艷,或外形奇特,同學們身臨其境,大開眼界,對海洋生物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海洋劇場,我們欣賞了動人的美人魚傳說,舒緩悠揚的輕音樂,翩翩起舞的美人魚和王子,把同學們帶入了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里。
這次研學設置豐富多彩的海洋科普講座和實驗課程,同學們最大的收獲是參與了海洋研學實驗,學習了“海藻”知識,海藻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結構簡單的植物,根據生活習性可分為浮游海藻和底棲海藻,它們利用自身的光合色素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我們在沿海常見的海藻主要種類有褐藻門(如巨藻)、紅藻門(如紫菜)、綠藻門(如石莼)。這里,同學們學習到海藻具有良好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工業價值以及特殊的生態意義。動手環節,同學們集體學習制作了海帶標本。用海帶、海水、標本紙、吸水紙、毛刷、燒杯等,按照老師的引導,通過沖洗、去雜質、觀察形態、輕輕刷、吸水、重壓、通風等多個步驟,一步一步制作出自己的標本。
本次海洋研學活動,同學們與海洋生物之間有了更親密的接觸,不但增長了見識,感受到海洋的魅力,體會到人與自然生物和諧共處的必要性,是一堂生動的保護海洋教育課。通過活動,讓興趣變成生活習慣,讓同學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做一名優秀的海洋科普小達人,更加關注海洋、探索海洋、喜歡海洋、愛護海洋。
輔導員劉杰老師號召同學們說:海洋孕育了無數的色彩斑斕的生命,海底因這些生命的存在而充滿生機。藍色海洋、綠色世界,讓我們手拉手保護海洋環境,心連心傳承海洋文明,共筑海洋強國夢!
張謹和同學說:今天學習了海藻,原來我們日常見到的海帶、紫菜都是我們的藻類,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學到的知識。大海蘊藏著無窮的奇妙,等待我們去挖掘,去尋找。
王小婷同學說:今天見到了這么多的海洋生物,加上導游阿姨的介紹,我們知道了現在有不少海洋生物已經瀕臨滅絕,所以要更加愛護和珍惜。
聶方朔同學說:我們要保護海洋環境,最基本就是不往海里排放污水、不亂往海里亂扔垃圾。
汪靜姝同學說:保護海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關愛海洋動植物,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曹雅淇同學說:參觀海底世界后,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我們賴以生存的海洋環境。更應該保護我們的朋友——海洋生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