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共授予308個項目(人物)國家科學技術獎。我市共有11個項目摘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技術發明獎3項,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其中主持完成5項,占比達45%,為歷史最高比例。
海洋領域成果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彰顯國際影響力。海洋領域共有3項成果獲獎,涉及赤潮災害處置、海洋環境保護、近淺海資源開發與交通運輸等應用領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俞志明團隊主持完成的“近海赤潮災害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方法”項目,首創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術與方法,引領了國內外赤潮治理技術創新與進步,在我國近海大規模應用,并推廣至美國、智利和秘魯等多個國家,被譽為中國制造的“赤潮滅火器”、國際赤潮治理領域的引領者,獲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主持項目創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淺海新型構筑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體系,成功應用于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國內外30余項重要工程,對推進海洋強國與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由中國石油大學參與完成的“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與重大發現”項目首創了渤海灣盆地深層大型整裝凝析氣田勘探理論技術,指導發現新氣田,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彰顯我市在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團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所俞志明團隊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董蒨團隊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印興耀團隊
企業成為國家獎重要主體,產學研協同創新優勢突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董蒨團隊主持完成的“基于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由青大附院與青島海信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密切結合臨床需求,多年聯合攻關,研發出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已在全國超過100家醫院得到應用,實現了從“傳統”到“精準”手術治療的轉變。青島康普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性能節能抗磨納米潤滑油脂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利用所發明的納米潤滑材料攻克了機械裝備磨損自修復修復及從低負荷到高負荷連續潤滑的技術難題,在交通運輸、鋼鐵、水泥等高能耗行業獲得了推廣應用。青島航大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與完成“大尺寸鋁合金車輪成型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實現高校和企業從科技成果的研發到應用推廣的緊密合作。
獲獎項目涵蓋領域廣泛,我市科技創新多點發力。我市獲獎項目共涵蓋材料、油氣工程、農藝、國土資源、中醫中藥和外科等9個專業領域。山東科技大學崔洪芝團隊主持完成的“耐磨蝕抗熱震結構功能材料及涂層技術”項目是我市近年來在材料領域取得的新突破,獲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石油大學主持完成的“多類型復雜油氣藏疊前地震直接反演技術及基礎軟件工業化”項目持續攻關20余年,使得我國在疊前地震直接反演與油氣識別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青島農業大學和青島萬農達花生機械有限公司參與的“花生抗逆高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歷經18年攻關研究,在抗逆栽培理論及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花生實收單產世界紀錄。
11個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彰顯了我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攀升。近年來,我市立足于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發起科技引領城攻勢,打響人才、資本、平臺、產業、服務五大攻堅戰,以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以生態思維優發展環境,各類創新要素加快集聚,推動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優化。
附件:1.青島市主持完成的2019年度國家獎獲獎項目
2.青島市參與完成的2019年度國家獎獲獎項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