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海信CAS榮獲國家科技大獎!背后故事令人動容!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海信醫療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共同完成的“基于小兒肝膽胰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董蒨、海信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永健與研發團隊的成員一道,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領回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該項技術已經應用于全國百家三級以上醫院,救治疑難疾病患者8000多例。

    誰也不曾想到,7年前,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與董蒨院長的一次偶然會面,在時間的沉淀下,竟造就了一項國家級創新科技,造福了萬千患者,改變了一家企業——現在,又得到了國家科技大獎的認可。

    1、那是2013年的1月6日,也是董蒨此后每每接受采訪都會提起的日子。

    那一天,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和董蒨在青大附院的辦公室有一次會面。會談快結束的時候,董蒨向周厚健談起自己的一樁心事。

    長久以來,由于CT是二維影像,醫生無法進行直觀手術規劃,尤其是小兒肝臟胰等器官相較成人更小,血管更細,手術難度更大。針對這一臨床需求痛點,董蒨申請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小兒肝臟腫瘤手術治療臨床決策系統開發”,計劃在中國第一個將小兒肝臟數字化、立體呈現,實現精準醫療,讓更多瀕臨死亡的患兒獲得生還的希望。

    但是,由于團隊缺少技術方面的支撐,課題立項一年半,仍然沒有多少進展?!拔蚁蚩萍疾康膶<摇㈩I導講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然而在技術上卻沒有什么進展,無法把故事變成現實,當時特別焦急?!倍`說。

    了解這位外科專家的數字醫療夢想后,周厚健承諾,一定會幫忙。

    1小時40分鐘后,董蒨收到了周厚健的電子郵件,不到一個小時,又收到了第二封郵件。

    對方向他推薦了海信集團的計算機專家。其中就有從日本歸國專門從事醫療圖像處理算法的陳永健博士。董蒨從心里佩服海信的效率,自己如釋重負。

    作為老牌家電企業,依托在顯示與圖像數據處理技術上的深厚積累,海信早在2005年就開始在醫療電子領域進行技術儲備,但強大的研發優勢尚未找到著陸支點。

    當醫院與企業想到一塊去之后,臨床醫學與顯示技術、數據處理的碰撞就發生了。

    2、

    2013年3月22日,經過前期的多次溝通,董蒨正式到海信商談合作事宜。他記得,“海信‘在家’的集團領導都出席了,接待的規格很高,非常有誠意。”

    那一天,恰好是董蒨50歲的生日?!懊貢谥形绯燥垥r無意間提起這個,海信領導安排了生日蛋糕和長壽面?!倍`說,當天晚上8點多,正與家人慶祝生日和遠在日本留學的孩子視頻的他,突然接到了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黃島分院的緊急求救電話。

    當天,家住黃島的4歲女孩涵涵在父親倒車時被攔腰碾過,肝臟破裂,病情危重,董蒨立即出發,連夜趕到黃島分院進行搶救。

    從事小兒外科工作30余年,身為國內小兒肝膽領域權威專家,董蒨經常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高難度疑難、危重手術。但這一次,擺在董蒨和他的同事們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腹腔打開時,孩子的血噴到了天花板。” 董蒨回憶,手術過程中,三次對肝臟進行修復,三次仍出血不止。

    “我當時,汗真的一下子就下來了,傳統的CT只能為手術醫生提供二維圖像,無法精準了解復雜傷情。這個孩子的肝臟表面,看起來沒有破損,實際上沒有拍到的地方有兩處破口?!倍`說——

    “那一刻,我感覺到了恐懼?!?/p>

    下一步還有哪些問題還會不會出血還不知道,只能硬著頭皮一點點把手術艱難進行。

    結果,從晚上9點到次日凌晨2點,整整5個小時,他艱難地完成了手術,孩子全身血液換了4遍。

    在一陣心有余悸中,董蒨也過完了自己50歲的生日。那一刻,他又一次發出來自心底的呼喚——

    術前精準判斷,真的是不能再等了,孩子們也不能再等了!

    3、

    不久,海信集團與青大附院正式展開了對這份“內心呼喚”的研發工作。

    “我的學生們都曾在海信待過三個月到半年時間,他們與工程師一起根據臨床數據隨時溝通,為產品研發解決了很多問題。”與此同時,董蒨的實驗室里也為海信集團工程師們設有專門辦公桌?!拔覀冞€經常召開視頻會議,遇到問題隨時溝通、隨時解決。”

    前期開發階段,醫生與工程師一起“殺豬”做實驗亦成常事?!耙驗獒t院沒有專門的動物CT設備,所以只能在后半夜帶豬做CT。”董蒨說,這些豬活體的標記為“QD-piggy”,亦即“青島小豬”。

    “這是國際上第一款基于小兒肝膽胰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是從0到1的開創,我們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出來”,陳永健博士說。

    但是,我們之前做的是基礎數據處理,不是三維的,臨床應用和算法開發涉及兩個不同的專業,只能不斷磨合,那時候只能白天不斷做數據,然后晚上再改進算法,項目一度沒有進展,壓力很大。陳永健說,他們陷入了沒有思路的迷茫。

    至暗時刻的穿越是一個凌晨三點?!澳翘焱砩希覀儾粩喔倪M算法,不斷測試,大概凌晨三點的時候,做出來的數據很好,我們都很興奮,趕緊發郵件給董院長,沒想到他也在等著這個數據,接著就回信了,這是第一步突破,大家非常振奮。

    作為“典型的技術崇拜者”,往技術深度更高的層面去做,是周厚健一直在堅持的事情?!斑@相當于是周董拿回來的項目,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都要到周董辦公室親自過項目。在一些關鍵節點上,與青大附院的會議交流等,也都是由周董親自主持,最深層、最基礎的技術問題,周董都非常清楚。”陳永健說,第一代海信CAS產品做出來速度有些慢,手術規劃需要一兩個小時,周厚健親自主持專題會組織技術攻關,經過多次技術迭代,現在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手術規劃。

    4、

    第一代產品落地,很快就派上了用場。

    2013年年底,一個叫帥帥的男孩從濟南來到青大附院。巨大的腫瘤侵蝕了他肝臟的三分之二,濟南、北京的多家醫院就此判定“無法手術”。根據海信CAS建立的三維肝臟圖像,董蒨及其團隊進行了大約半小時的手術模擬,直觀預測各種方案可能帶來的后果, 成功為帥帥做了手術,出血量僅30毫升。

    “沒有這套系統的輔助,手術是不可能做到的。稍有不慎會大出血,危及生命。”董蒨說。

    5年來,CAS成為董蒨手中的一件神奇法寶,祝他創造了更多的醫學奇跡。

    2019年3月,又是3月22日,整整6年之后,相似的一幕發生-——一膠州一名4歲男孩被汽車撞倒輾軋,情況危急?!拔乙笾苯铀偷紺T室,15分鐘做出CAS影象,有了三維導航,哪里有問題很清楚?!倍`說,有了海信CAS,手術歷時2.5小時順利完成,出血僅20毫升,自己“沒有像6年前那么狼狽”。

    度過56歲生日的董蒨院長,感慨之下發了一個朋友圈——

    5、

    醫生與工程師的碰撞成功了。董蒨與海信一起站在中國精準醫療行業前沿。

    基于合作成果,董蒨與海信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人類數字肝臟數據庫平臺,將全部肝臟數據將免費對外開放,與世界共享?!斑@是我們為人類進步所做的貢獻?!?/p>

    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董蒨又在全球提出了新的、適合中國人體特點的、以中國人名命名的肝臟分段體系,即“Dong’s數字肝臟分段體系”,并將中國人體肝臟分為ABCD四種類型,被稱之為“改變經典醫學教科書的發現”。

    對于海信而言,海信CAS的成功像是打開了一扇門,短短幾年,海信醫療迅速擴張為集數字化手術室、醫用顯示器、醫護終端等多產品、多方向的醫療公司。

    2019年,海信醫療繼續推出業內領先的3D產品解決方案;推出4K超高清內窺鏡顯示器;推出第一款全面自主研發的彩色超聲診斷儀產品,成功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證,成為海信深耕醫療影像領域、加快轉型發展的又一把科技“尖刀”,填補了山東省在超聲領域的產業空白。

    有權威智庫的報告顯示,數字醫療作為一個千億級的全新產業,正在步入爆發期。而海信,正在成為這個新產業有力的競爭者。

    6、

    在全國,因海信CAS獲得救治的疑難病例已經增加到8000多例。

    陳永健博士說:這8000多例手術還只是我們自己監測的,而且都是直接關系到患者生死的復雜手術,最小年齡的患者只有4周,而且是母體癌,但醫生借助海信的技術,想出特別的“解題思路”,把不可能的手術變成了可能。

    實際上,這其中很多手術,都是按照國際臨床指南做不了的,而且病人早就輾轉了很多醫院,醫院基本都拒收,建議家長和孩子“好好度過剩下的日子”。

    “都是為人父母,每每想起這些,我們都很有成就感”。陳永健說。

    就在上個月,董蒨和同事們在海信CAS的幫助下,成功完成了“2019年該院最艱難的一次小兒外科手術”。獲救的5歲女孩朵朵爸爸寫道:“技術為醫生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最大的受益者還是病人。一個好醫生加一個好技術,完美結合?!?/p>

    一位法學博士在他出版的著作扉頁上寫下對董蒨的感激:“您用那雙被上帝親吻過的雙手成功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議的手術,挽救了我兒子的生命。”

    8000多例手術,每一個數字代表的都是一次命運的轉折,一個家庭重生的希望。

    這一個個孩子命運的轉折,和家庭的重生,也在時時感動著董蒨院長和醫生們。

    今年4月,一個寶寶的媽媽,在手術之后再次來青島復查“通關”后,記錄了那一刻的心境,并在此向董院長道謝。

    一個家庭在青島租房治療,整整10個月的堅持,終于迎來了重生的希望??吹疆敃r患有巨大腫瘤的孩子,如今可愛的樣子,董蒨也不由“淚奔”。

    (照片經允許后使用)

    董蒨的電腦里,存著許多他和孩子合影的照片,在翻看這些照片的時候,董蒨會時時想起自己作為一名年輕醫生時的那些“沖動”。

    早在1999年,作為青島市政協常委的董蒨,曾向青島市“兩會”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全市有實力的企業,涉足醫療儀器設備。

    “我當時最大夢想,就是未來中國人都用上國產數字醫療設備。”

    董蒨回憶,那時,中國醫院里絕大部分關鍵設備,都來自國外。

    “有一次,我在兒童病房里看整個陳設,只有一只毛毛熊是中國人生產的,就連插排也是國外進口的。那簡直是一種恥辱”。

    不過,針對董蒨的提案,當時青島市政府召集相關企業座談,由于技術實力欠缺,相關企業沒有這一計劃。

    今天,從7年前的那次會面開始,夢想漸漸照進了現實。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更是技術的力量!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