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是站在時代船頭的瞭望者,他們記錄、見證、參與、引領。當然,要引起媒體人的注意,贏得他們的青睞絕非易事,尤其是那些立足中國、放眼全球的中央級媒體人。
但2019年,為數眾多的中央媒體卻頻頻聚焦黃海之濱的青島,憑借見微知著的敏銳觀察力,用筆和鏡頭記錄、見證青島的“美麗變遷”。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央主要媒體刊發青島相關報道2600余篇條,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主要媒體均有重量級報道,央視《新聞聯播》更是多次將鏡頭聚焦青島。青島在央媒的曝光率位列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青島現象”成為中國城市開放發展的典型案例。
央媒何以對青島這般不惜筆墨?“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毖朊窖壑械那鄭u又是怎樣的青島?
1、“高光青島”屢登央媒C位
資本總是往回報率高的地方集聚。媒體資源則總是向“大事件”發生地匯聚。
2019年,在青島發生的大事件不勝枚舉——
■ 4月22日至25日,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在青島及附近??沼蚺e行。繼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青島,出席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
■ 6月11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在青島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致辭。
■ 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青島被賦予建設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國之重任”,這是對青島在新時代國家開放戰略中的明確定位。
■ 8月31日,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掛牌。青島片區在山東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中面積大、地位突出、條件成熟。這是青島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歷史性時刻,標志著青島再次站上改革開放的“最前排”。
■ 10月19日、20日,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宣讀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并致辭。青島成為中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宣示地?!?/p>
一系列極具新聞價值的重磅事件為央媒提供了絕佳選題和豐富報道素材,報紙不惜版面,電視不惜時長,PC端、移動端全覆蓋。在一篇篇報道中,青島的名字被一次次叫響,青島的形象愈發具體而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站在舞臺中心的青島,不斷上演著精彩。2019年,青島先后舉辦具有較大規模和影響的會展活動300余個,質和量均創歷年之最,可以說是“天天有展,日日有會”——
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2019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青島會議、2019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2019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亞歐會議創新發展合作論壇、2019新動能·青島展覽洽談會、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創意青島大會、國際水大會、全球智能視聽大會、財富管理論壇、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全球知識經濟大會、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
這些會議展覽是行業盛事,自然也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新聞富礦”,一篇篇承載著青島元素的新聞報道,成為這個城市的“放大器”。
2、“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的央媒注腳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青島是如何做的?搞活了嗎?
■ 2019年1月10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重磅文章《辦好一次會 搞活一座城——青島放大峰會效應推動高質量發展》。文章指出,上合青島峰會提升了青島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國際成長力、國際吸引力和國際支撐力,借力峰會,青島向世界遞出了城市名片,打開了機遇之窗。從賽會城市到峰會城市,青島的發展格局在不斷擴大;從地鐵隧道到國際空港,青島的“產業骨架”在不斷生長;從文明之城到影視之都,青島的時尚指數在不斷攀升。乘著峰會的東風,青島正昂首闊步奮力前行。
■ 6月11日,新華社電稿播發《乘“峰”破前浪 開放新島城——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的青島嬗變》指出,一場國際盛會,帶給一座城市發展新契機。青島持續放大峰會效應,將上合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以新思路拓展新出路,用新擔當展現新作為。在峰會效應的催發下,新活力汩汩迸發、新動能處處涌現的青島,正鼓足風帆、乘“峰”遠航。
如何將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青島發展動能?青島的做法極具代表性。
■ 7月25日,人民網在顯著位置播發《中央定調兩大新示范區:南深圳北青島》指出,青島在2019年明確提出打造長江以北地區我國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城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對青島的新定位,給青島擴大開放,發揮更大作用注入了強大動力。
■ 8月14日,光明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報道《用好平臺唱大戲—探訪青島“上合示范區”建設》指出,青島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定位,整合全球資源要素,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用好平臺唱大戲。建設“上合示范區”,是一個多元經濟和多國文化集聚、交會與融合的歷程,這個歷程必將刻骨銘心,成為青島城市發展史上的一段光輝歲月。
■ 8月15日,《經濟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品牌之都又添金色名片—青島傾力打造上合示范區》指出,“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隨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青島亮出的這一金色名片更加引人關注。站在更高定位上,集聚更多要素,青島正在凝心聚力,為實現上合示范區的宏偉藍圖,為推動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為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奮力前行。
3、“青島經驗”頻頻向全國推廣
2019年,是青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國家戰略頻頻在青島疊加,高光下的青島,思想更開放了,思維更活躍了,精氣神更振作了,干部群眾的勁頭高漲了,整座城市活起來了。青島的新“打法”令世人驚喜,青島取得的新成績令人振奮,這自然逃不過央媒敏銳的眼睛。
2019年,央視《新聞聯播》等重點欄目共播發青島相關報道110余條,2分鐘以上的聯播單條報道7條,其中3分鐘以上的聯播單條報道4條,全方位展示了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有力提振了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
■ 12月7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鱈魚出口企業如何“絕地逢生”》,報道青島膠州天源水產品公司面對變化,積極應對,讓膠州的這家水產企業絕處逢生,走出過去沿襲多年的“單一市場、單一產品”模式,在復雜外貿環境對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影響較大的情況下仍然逆勢增長。
■ 青島投資的增長已然成為全國“典型案例”。12月21日,央視《新聞聯播》再次聚焦青島,播出單條新聞《【走基層看“六穩”】山東青島:打出組合拳 抓項目穩投資》,用足足3分零8秒的罕見時長,展示了青島通過打造高效營商環境,讓各類項目落地快、開工快、投產快,投資呈現由穩趨快良好局面。
■ 12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再次聚焦青島投資,播出新聞《【高質量發展基層調研行】民間投資實現大逆轉 青島如何做到?》,展示了青島通過金融領域的創新,拉動民間投資增長的做法。報道給予青島高度評價:青島的改革關鍵就是抓住了兩點,那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給青島經濟帶來了活力,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光明日報》對青島的關注全面而深入。12月23日,《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登青島的深度報道《新風撲面看青島》,報道了青島今年來通過發起的“十五個攻勢”、“學深圳、趕深圳”等全新打法,為青島的創新發展點贊。12月25日,《光明日報》刊發題為《青島:一套組合拳,打出美好夜生活》,展現了青島在“夜經濟”領域的探索和成就。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央媒的聚焦源自青島強勁的發展勢頭,源自青島采取的一系列極具創新性與借鑒推廣價值的新路數、新打法。
輿論環境也是發展環境,想透了,說清了,就是好的發展氛圍,就是生產力,就能推動發展。央媒的“搖旗吶喊”為青島營造了一個難得的輿論環境、發展環境,讓高光下的青島愈發光彩奪目。
作者 | 沈默 木梓 來源 | 青島日報客戶端“青島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