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 (記者 范鎮)一座城市的各區域資源稟賦不同、發展水平各異,發展經濟不能搞齊步走,也不能完全照搬別人的模式。尤其是西海岸新區西部鄉鎮,必須把握鄉村的差異性,立足實際,選準路徑,走好因地制宜的“特色小鎮”之路,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圖”。西海岸新區海青鎮是“南茶北引”落地繁衍的地標鎮,擁有“北茶之源”的美譽。近年來,該鎮以茶為本,充分發揮“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不斷改變思維方式,創新發展模式,通過“茶葉+品牌+科技+文旅”的模式,不僅做好了發展的加乘法,也讓特色小鎮發展效應倍增,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創新思維,打造多個產業平臺
“茶”是海青的一張名片,一提起海青總會讓人想到“海青茶”。歷經了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全鎮茶園面積3.5萬畝,茶企200余家,年干茶產量260萬斤,產值3億多元?!昂G嗖琛蓖ㄟ^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定,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立足茶的優勢,做好茶的文章,發展茶葉產業,打造茶韻小鎮,海青全產業鏈發展茶產業的步伐越走越堅定。茶是海青“平臺思維”發展的產業基礎,如何做好茶文章,搭建發展平臺,整合資源,提升發展水平,是新時期海青鎮區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不管是“喬木”,還是“灌木”都需要自身發展的平臺,海青鎮在堅持三產融合,做長做深茶葉產業鏈的同時,也逐步搭建起多個產業平臺,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并在此基礎上,茶產業也正在向高端品牌和科技創新方面延伸。
目前,海青鎮很多傳統的作坊式炒茶工藝和以農戶為主的種植方式正在逐步改變,一批標準高、規模大、品種優的精品茶園正在建設打造,未來5年,茶園面積將突破5萬畝。同時,一些產業化平臺、田園綜合體、文旅綜合體、旅游觀光園、商街、技術孵化中心也正在悄然興起。發展的平臺搭建起來了,商業生態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也帶動了海青雙招雙引工作的開展,一批新的項目正在搶灘西海岸最西部的這個特色小鎮。臺灣茶田園綜合體項目位于西海岸新區海青鎮徐家堯村,總投資1.5億元,由中國臺灣濤天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屬于“十強產業”中的現代高效農業。按農業+旅游+民宿的綜合發展模式,依托海青鎮獨有的茶葉發展環境打造山東省首家臺灣茶田園綜合體。
臺灣茶來了,而近年來在日本風行的“抹茶”也要來了,海青將在北茶商街擬建“北緯36度抹茶中心”,計劃用于抹茶歷史文化展示和抹茶應用展示。通過整體布局、實物、光、聲、影像等手段,帶客戶、消費者走近抹茶,了解抹茶的前世今生。對比抹茶在古代和現代、日本和國內的不同,更直觀的看到抹茶的發展歷程,愛上抹茶。參照國內抹茶品牌茶店及日本抹茶店模式,形成具有北緯36度特色的抹茶體驗中心,并做成模版,實現可連鎖加盟的業態。主要布置抹茶系列產品展示區、制作區、品嘗區,展現抹茶時尚、健康、便捷的風潮。
今年10月份,海青鎮和西海岸新區融合控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投資10億元打造融合產業新城、農業產業園等平臺項目。共同促進當地茶文旅等特色產業發展。
引進投資1.2億元的中國北方茶樹種苗科技孵化中心,由南京農業大學茶研所和青島北茶科技公司投資建設,推動海青茶向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發展。建成運營國家茶葉質量安全技術中心青島基地。成功創建山東省唯一一家茶葉特色加工基地,建成年產250噸干茶的全自動超潔凈茶葉生產線。引進瑞翰天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鴻雨抹茶研發公司等企業,從事茶葉、櫻花等深加工,研發茶保健品、化妝品、抹茶等高附加值產品。
與西海岸新區黃島發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規劃建設4平方公里的集文旅商住于一體的海青新城。建成面積5萬平方米的北茶商街,入駐茶企、商戶百余家。韻律海青商業廣場引入臺灣文旅綜合體,采取“海青茶+臺灣烘焙大師”模式,研發的烘焙產品成為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指定茶歇食品,獲評山東省農業旅游示范點;綜合體內的“書劍文化產業園”已經建成并對外開放。占地1500畝的詩畫農場及茶葉民宿園正快速推進。近年來,海青新城新增建筑體量12萬平米,連續兩年獲西海岸新區項目掛圖作戰第一名。
生態完善,堅持產城商融合發展
在海青,“生態思維”不僅是綠色生態的發展,還有商業生態的完善。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大力發展“特色小鎮”建設,而海青鎮依托“山、水、茶、竹”的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鄉村田園綜合體,形成了田園鄉野竹海林濤與小鎮“黑瓦白墻,飛檐翹角”建筑風格相映成趣的景致,成就了“竹風茶韻,靜雅海青”的獨特魅力。
生態思維創發展環境,在特色小鎮綠色生態發展的基礎上,海青規劃引領繪藍圖。圍繞打造“北域江南”茶韻小鎮,謀劃“一核兩軸三區”產城融合、組團發展的思路?!耙缓恕奔闯擎偨ㄔO核心區,打造商旅文化康養新城?!皟奢S”即沿334、220省道軸向展開,打造貫通全鎮的“產業軸帶”?!叭齾^”即打造北部茶山禪茶康養區、西南部現代農業產業區、東南部魚米生態區三個產業平臺集聚區。
生態是鄉村的本底和優勢所在。海青堅持以茶為本,放大生態元素,推動農業、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精心策劃旅游線路,培育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態康養、民宿度假等新業態,創建“北域江南、茶韻小鎮”旅游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以3A景區標準將北部茶山建設成集茶葉生產、鄉村旅游于一體的美麗鄉村全域旅游觀光園。已經建成的“禪茶后河東”“北茶竹里后河西”青島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分別獲評全國、全省美麗宜居村莊稱號。投資3000萬元,打造“北茶鄉居?臧家莊”“北茶田園?徐家堯”“北茶工坊?東蔡家”系列品牌,探索“美麗鄉村+茶旅游”新模式,目前該區域流轉土地近3000畝,集聚了青島茶投、華憶茶業等10余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海青茶鄉旅游的高光地帶。海青鎮被評為山東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鎮。
完善設施增活力。加快建設各類公共設施,建成運營海青驛酒店、茶文化中心、旅游咨詢中心、文旅車站、以茶會友廣場等設施。目前,鎮駐地面積擴大了一倍。鎮駐地常住人口達到5500余人,商貿服務、休閑旅游日益繁榮,沿街門頭房租賃價格倍增,茶韻小鎮活力十足、魅力彰顯。
基于此,海青鎮產業平臺+綠色生態的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產業是基礎,自然生態打造商業生態的發展的良好硬環境,而規劃引領也成就了商業生態的軟環境。隨著海青鎮的快速發展,海青“竹風茶韻,靜雅海青”的名片越來越響亮,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海青參觀游玩,這樣也就帶動了海青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興起,形成了產城商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
以茶為媒 做好發展的加乘法
海青鎮黨委書記陳希軍說:“茶葉是海青的傳統產業,但我們要創新發展思維,充分發揮我們自身的優勢,做好茶葉產業的加法和乘法,發揮最大的疊加和倍增效應”。鄉村振興,產業是支撐和根基。海青鎮立足壯大茶產業,精準論證施策,下足功夫,千方百計引進資本和活水,通過市場力量補鏈延鏈拓鏈,形成連片成鏈、融合互動的發展態勢。
培育茶葉+科技戰略,引進培育一批茶專業人才、本土制茶大師等,推動海青茶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深度開發網紅“海小青”品牌系列茶飲和餐飲產品,火爆暢銷第29屆青島國際啤酒節。挖掘茶文化底蘊,成立北茶文化交流培訓中心,打造北茶標準化體系,占領北茶科研、市場制高點。
實施茶葉+品牌戰略,叫響茶品牌。以海青茶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認定為契機,打造“瑯琊青、瑯琊紅·養心養生茶”品牌,建立公用品牌認證體系,做好品牌營銷,讓海青茶品牌在省內外紅起來、火起來。策劃推出全民飲茶日、首屆茶山自行車賽、“茶韻海青”全國攝影比賽等系列活動,推動海青茶成為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唯一指定用茶,獲評青島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去年9月,央視財經頻道欄目組走進海青鎮茶園進行現場直播;今年4月,西海岸新區首部百集大型電視劇《茶鄉花正開》在海青鎮開拍,現已進入后期制作;由靳東主演、在西海岸新區拍攝的影視大劇《溫暖的味道》,將全面植入茶品牌,在更高層面、更廣范圍擴大品牌影響力。
打造茶葉+文旅模式,按照“農業+旅游+民宿”模式,打造了山東首家臺灣茶田園綜合體。做大茶景區。加快建設投資15億元、占地2000畝的北茶文化博覽園,在獲評國家3A景區基礎上,瞄準創建國家4A景區,打造國內一流以茶為主題的高端休閑文旅綜合體。整合全鎮30余家休閑觀光園、20余個鄉村旅游示范點、特色村,策劃“濰坊-海青-日照”“青島-海青-日照”旅游線路,打造“北域江南、茶韻小鎮”文旅品牌。今年1-11月,累計吸引游客近30萬人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