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封滿樓) 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招聘近日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在對“促進海歸發展的政策需求”調查中發現,“完善海歸人才就業服務機制”代替“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為受訪海歸最主要的政策需求,青島等新一線城市吸引海歸的潛力不斷釋放。
“95后”海歸群體占比顯著升高
接受問卷調查的海歸群體(以下簡稱“受訪海歸”)中,女性樣本占比略高于男性;出生年代多集中于80-95年區間,“95后”群體占比顯著升高;六成以上海歸工作經驗不超過3年。
在對“促進海歸發展的政策需求”調查中發現,“完善海歸人才就業服務機制”代替“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為受訪海歸最主要的政策需求。前者的占比由2018年的57%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78%,后者的占比由2018年的65%下降至2019年的58%。隨著國內就業市場的競爭加劇,更多海歸的關注點正從“能在工作中獲得更高的勞動報酬”向“能夠在國內就業市場找到適合的工作”轉移,這也同樣能歸因于海歸在國內發展的劣勢,建立適合海歸的就業服務機制是大多數海歸較為迫切的需求。此外,“搭建青年海歸交流平臺”的占比相較2018年的18%有了較為明顯的上升,在2019年達到了33%,排位從2018年的第5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位。受訪海歸希望通過平臺找到更多有共同話題和經歷的人,也希望通過獲得更多相關建議,以減少其在求職和發展過程中付出的不必要成本。
青島等新一線城市吸引海歸潛力大
從受訪海歸選擇回國發展城市的主要原因來看,2019年,“經濟發展快”“國際化程度高”和“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強”繼續成為城市吸引受訪海歸最重要的三個因素,選擇比例分別為55%、43%和38%,與2018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家鄉”對于受訪海歸的吸引力顯著提升,選擇占比從2018年的9%提升至2019年的30%,增長21個百分點。我國城市國際化發展加快,海歸可選擇的城市更多,加之對家鄉具有更多情感和基礎,更多受訪海歸愿意回家發展。
從受訪海歸的城市分布來看,居住在北京的受訪海歸占比達到21%,居住在上海的受訪海歸占比位列第二,為11%,成都以7%的占比位列第三,深圳和廣州并列第四,受訪海歸占比均為5%。可以看到,青島等新一線城市基本都榜上有名,其吸引海歸的潛力不斷釋放。
IT/通信/電子是海歸就業主要領域
此次調查顯示,在國內就業是受訪海歸事業發展的主流方向,占比達到61%;選擇在國內創業的受訪海歸占5%;選擇其它(包括求職、繼續深造、空檔期等)的受訪海歸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達到34%。在選擇就業的受訪海歸中,IT/通信/電子/互聯網是海歸就業的主要領域,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與金融業也是大多數受訪海歸就業的行業方向。在選擇創業的海歸中,大多數受訪海歸集中于貿易/批發/零售/租賃業行業,服務業是受訪海歸創業的第二大行業,文體教育/工藝美術和房地產/建筑業并列第三。
此外,“通過招聘網站及APP投遞簡歷”是受訪海歸求職的最主要渠道;大部分受訪海歸能在回國后3個月內找到工作;近四成受訪海歸認為其就業崗位與留學專業的匹配度一般,但匹配度總體有所提高;大多數受訪海歸的薪資水平仍低于預期,但基本符合預期的比例上升;一半以上受訪海歸認為國內工作壓力大,但仍在可承受范圍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