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粵蘇魯浙對比:挺過陣痛期,山東制造業的韌性在這里

    12月19日,由山東省企業聯合會、山東省企業家協會和山東省工業經濟聯合會舉辦的2019山東百強發展論壇上,發布了《2019年山東省百強企業、工業百強企業》榜單,同時發布了《2019山東100強發展報告》。這份報告中魯粵浙蘇四省的數據對比顯示出山東經濟在轉型期的陣痛,挺過空籠期陣痛需要強大韌性,那么這些山東百強從哪些方面展現出強大韌性,帶動全省經濟企穩乃至持續增長?

    空籠期陣痛:江蘇凈利潤增長54.20%,魯浙下跌

    《2019山東100強發展報告》中,對入選2019中國500強企業的粵蘇魯浙四省總計199家企業做了對比。這199家企業共實現營收總額220958.72億元,較去年增長10.34%;凈利潤總額10143.56億元,較去年增長17.57%。廣東是除北京外今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最多的省份,較去年增加6家,山東、浙江、江蘇分別較去年減少了1、5、3家。山東財經大學企業發展研究所所長李鑫博士指出,雖然有個別大企業債務狀況,但從入選中國500強企業數量看,山東經濟的基本面仍然保持良好態勢。

    從上榜企業總資產看,山東入圍企業總資產44050.4億元,較上年同比上升6.87%,是四省中唯一一個資產總額增長率低于10%的省份。廣東依然是入選企業總資產、營收、凈利潤最高省份,總資產領先山東6.8倍之多,上一年度這項數據兩省差距為6.6倍。浙江是總資產增長率最高省份。

    從業人數上看,廣東位列榜首,從業人數增長率高達29.86%,這顯示了廣東經濟的活力。山東從業人數增長率為2.98%,這顯示了在經濟結構調整期,山東在“穩就業”上下足功夫。江蘇從業人數增幅下降,但凈利潤增幅達到54.2%,這和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開始步入高質量發展有很大關系。

    從營收看,廣東企業在營收能力上展現了絕對領先身位,以90562.15億元營收總額和15.53%增長率排第一位,緊隨其后的是江蘇,浙江、山東。值得注意的是,魯浙蘇三省中任何兩省入選企業營收總額相加均不及廣東一省。山東入圍企業在營收總額、增長率上均位列四省末位,去年同期分別排名第三。

    雖然山東有50家企業入選全國500強,但從營收總量看和廣東存在較大差距,山東入選企業營收總額不及廣東1/2,50家入選企業來自23個行業,制造業占絕對優勢,且具有典型重化工特色,其中石化及煉焦業企業10家,黑色冶金業6家,一般有色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各3家,煤炭采掘及采選業等9個行業各2家,另外10個行業各1家。

    從凈利潤看,廣東上榜企業凈利潤總量最高,是山東的6.22倍,是其他三省之和的近2倍。浙江上榜企業凈總量排名第二,但凈利潤增長卻呈下降勢態;江蘇排名第三,但凈利潤增長率高達54.2%,為四省中凈利潤增長最快地區。山東上榜企業凈利潤總量排在四省末位,降幅達34.33%。

    從魯粵浙蘇四省上榜企業前10強看,據不完全統計,在營收總額、凈利潤方面,廣東大幅領先。廣東入選中國500強前10強企業共實現營收53401.9億元,是山東的2.69倍,浙江的2.58倍,江蘇的2.02倍,營收能力遙遙領先。

    從行業屬性看,山東前10名企業中,7家來自制造業,2家來自能源行業,1家為化工企業;浙江前10名中,6家來自制造業,1家為貿易投資類,1家為電商行業,1家為交通類企業,1家為化工企業;江蘇前10名中,6家來自制造業,2家來自建筑行業,1家為服務類企業,1家為交通類企業;廣東前10名中,3家為金融類企業,2家為制造業企業,2家為房地產企業,1家為服務類企業,1家為能源類企業,1家為綜合類企業。

    從四省上榜首位企業對比看,營收上,山東能源排四省最末位;中國平安高居榜首,是山東能源的3.19倍,第二、三位分別為江蘇蘇寧、浙江阿里巴巴。從凈利潤看,山東能源排第四位,凈利潤最多的依然是中國平安,是山東能源的28倍。在資產總額方面,中國平安高居榜首,浙江阿里巴巴、江蘇蘇寧、山東能源分別位列二三四位。

    魏橋:研發投入全省第一,電解鋁1/3產能轉到云南

    四省數據對比,體現了山東作為傳統工業大省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的陣痛,特別在凈利潤增速上,山東降幅達34.33%,而江蘇增幅達54.2%,這個反差正是兩省處在產業調整不同階段的真實寫照?!皩藢Ρ?,才能認清自身,找準方向,比學趕超?!鄙綎|省企業經營管理學會領銜專家、秘書長高位說。

    目前,山東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空籠期,很多企業正處在深度調整期,對盈利能力產生大的影響。2019山東百強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利潤總增長率處于0%-50%的范圍內,有42家;另外,利潤總額增長率在-50%-0%之間的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多,為33家,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受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山東百強企業在過去一年中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以2019山東百強企業排名第二的魏橋創業為例,魏橋正在將壓減的203萬噸電解鋁產能,相當于電解鋁近1/3產能轉移至云南。

    2019山東百強企業榜單的數據顯示,魏橋創業營收2017年為3598.78億元,2018年為2844.87億元;利潤總額110億元,降幅達13%。在2018年中國民企納稅500強榜單中,這家山東最大民企以109.23億元納稅額位居第16位。這個榜單前十幾名大都是房地產業,互聯網、民營制造、石油煉化行業的并不多。魏橋能在“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這個行業躋身納稅額第16強,顯示了這個全球最大鋁企強大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此次,魏橋將1/3電解鋁產能遷至云南,一方面受環保政策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云南豐富的水電資源能極大降低生產成本。

    目前,魏橋正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向高端鋁深加工產業方向發展。最新消息是,魏橋與南山鋁業共同出資設立山東智鋁高性能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兩大巨頭聯手提質山東鋁業。在2019山東百強企業榜單上,魏橋以105.3億元研發投入成為山東研發投入最大的企業,這個數額直追魏橋創業2018年的利潤總額。魏橋創業身上映射的,正是山東企業既經歷著鳳凰涅槃的陣痛期,也進入破繭而出的機遇期的典型寫照。

    石化行業:“騰籠換鳥”動作凌厲,中信國安利潤降幅最大

    這張2019山東企業100強利潤總額增長率分布雷達圖,形象展示了山東經濟在轉型期的陣痛,尤其是石化行業因壓縮產能受到很大影響。從利潤增速看,100強中39家企業利潤總額下降,降幅最大企業,正是來自石化行業的中信國安化工有限公司(百強排名第81位),為-115.3%。另外5家利潤降幅超過50%的,兩家來自石化行業,分別是排名39位的恒源石化(-61.94%)和排名94位的東方華龍工貿(-53.67%)。

    目前,一個世界級石化產業帶正在廣東沿海串成珠鏈,山東要保住第一石化大省榮耀必須騰籠換鳥。

    截至2018年,國內在建的11家千萬噸大型煉化企業,均處在粵閩江浙和環渤海灣地區。江蘇省從2012年開始推進淘汰落后產能,今年10月掀起新一輪化工行業大調整,4022家企業被列入整治名單,占全省化工企業總量的93.9%。石化行業產值占山東經濟的40%,山東要保住第一石化大省榮耀,升級省內石化行業迫在眉睫。2019年中海精細、恒源石化等9家煉廠壓減產能2500萬噸,與此同時山東最大煉油項目煙臺裕龍煉化4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將于2020年開建。

    百強企業研發強度不足1%的近半,專利行業標準數量成短板

    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江蘇規上工業企業利潤超過廣東,位居全國第一,和廣東都在8000億量級;山東浙江排名第三四位,在4000億量級。

    工業結構優化布局是重要原因,2018年,江蘇省在戰略新興產業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戰略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增長8.8%和11%,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到32%和43.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51%。

    這說明江蘇已經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是最重籌碼。廣東、江蘇、山東都是制造業大省,11月出爐的《廣東制造業500強企業研究報告》中顯示,在創新研發上,研發投入強度在3%以上的企業占比52.8%,其中擁有發明專利的占56.8%。

    在2019山東百強企業中,研發投入比在3%以上企業共有16家,其中比重最高的是百強榜第12位的浪潮集團,達9.56%;其次為排名80位的歌爾股份,占比7.97%;再次為排名第85位的齊魯制藥,占比7.57%。另外有42家企業比重不足1%,在山東百強榜中占到近一半。

    今年8月首次發布的《中國企業專利500強榜單》中,入圍企業數量最多的五個省市是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共入圍334家企業,占比達67%。山東企業與廣東、江蘇、浙江比,從研發強度、專利數、行業標準數上都顯示了短板。

    制造業是“壓艙石”:利潤總額下降三成,但用電量、從業人員未降

    從哪些數據能觀察到山東經濟的韌性?

    2019年山東百強企業榜數據顯示,山東仍然保持了一個傳統工業大省構架。那么,在這一輪經濟周期深度調整中,山東工業能否穩住?

    從2018年用電量上看出,粵蘇魯三省不相上下。工業是真正具有強大造血功能和吸納就業能力的產業,即便處于產業調整期,其作為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依然在發揮著。同時,山東上榜企業利潤總額雖然下滑1/3,但從業人數沒有同步下滑,反而增加了2.98%。從企業利潤增長看,有19家企業利潤總額增長超過50%,其中12家來自制造業;從納稅上看,2019山東企業100強中,納稅額超過30億元的企業有24家,其中制造業企業20家,可見制造業對山東經濟發展的巨大支撐作用。

    通過這張圖看出,山東從業人數的增長率幾乎是由民企貢獻的;同時,山東國企比重大,也使山東從業人數保持了超強的穩定性。

    海爾海信改名“換道”,成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

    2019山東企業百強中,制造業占72家,上榜的制造業企業以39445.3億元營收占據總營收的52.4%,納稅額占比71.69%。這些制造業企業在此輪調整中積極轉型,推動山東經濟增長,促進科技創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齊魯晚報記者注意到,2019山東企業百強中,海爾、海信都被歸于“制造業”,但近期山東省發改委公布了60家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六家“新一代信息技術領軍企業”中,海爾和海信這兩家出身傳統制造業的企業分列第一二位,其它為浪潮、歌爾、眾陽、神思。

    今年6月,海爾旗下上市公司青島海爾改名“海爾智家”,宣稱要從家電品牌換道物聯網生態品牌。12月2日,海信電器改名海信視像,代表了海信戰略由過去的家電行業轉型升級為視像行業,以甩掉“電視機生產商”這個刻板印象。山東這兩家家電巨頭改名,代表了山東傳統制造業積極轉型的姿態。

    2018年,海爾利潤達200.1億元,在山東百強企業中排第一,幾乎相當于山東能源的兩倍。海爾的專利數、行業標準數量和國際標準數量這幾項指標在百強中均排名第一。海爾呈現高質量發展勢頭,正是15年來堅持不斷變革的定力換取的。今年,在工信部評選的10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海爾不光與華為、阿里、用友等同時入選,并且海爾COSMOPlat平臺排名首位。這意味著在物聯網時代,海爾拿到了一張含金量極大的“船票”。

    譚旭光成“流量擔當”,一天兩地辦三事,濰柴利潤增幅逆勢漲近三成

    轉型陣痛期更需要保持一股拼勁,“萬華樣本”和“濰柴速度”也成為傳統重工企業改革創新的典范。濰柴控股是2019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排名前100的5家山東企業之一。2018年,濰柴控股利潤總額136.6億元,在山東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三,增幅達到29.45%;其2300億營收超過了上海電氣、徐工、三一等眾多重工企業。

    事實上,濰柴面臨的行業環境非常嚴酷,中國客車市場銷量已經連續四年負增長。

    濰柴練了哪些內功?2019年上半年,濰柴在發動機板塊研發投入達近40億元,10多年來在這一領域研發投入累計達200多億,2019年濰柴在氫能產業上大局進發,搭載濰柴氫能源電池的100多輛公交車陸續在濰坊、聊城、濟寧、濟南等地投放。幾天前,濰柴動力又收購德國ARADEX公司,加快構建新能源動力產業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注意到,去年至今,濰柴當家人譚旭光多次登上黨報黨刊,他的每一篇內部講話在山東廣為流傳,這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事件。“飛人”譚旭光一年最多飛行40萬公里,成為濰柴速度的代表。以他12月1日行程看,早上8點,出現在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第二批入園項目簽約奠基儀式上;下午2點出現在濰柴“12月份沖刺產銷10萬臺”動員大會上;下午5點,他在中國重汽總部發出動員令,要求確保超額完成全年預算目標。一天兩地跑三件事,這對于譚旭光已是常態。

    譚旭光為什么這么拼?2020年中國將全面開放商用車市場,譚旭光作為山東重工的當家人不拼不行。為什么要“追捧”譚旭光?因為現在山東轉型的時代背景,比十年前廣東要復雜得多也難得多。陣痛不可免,譚旭光式的山東企業家的拼勁也鑄成了山東經濟的韌性。

    (注:2019山東企業100強營收、利潤,實際指2018年度企業發生的營收、利潤。)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蔡宇丹)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