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曹彥平
2019年,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密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目標,加快學趕深圳步伐,大力開展攻勢行動,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在保障大局、惠企利民、促進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11月底,全市累計繳存住房公積金1834.6億元,發放貸款870.2億元,實現增值收益83.7億元、廉租住房補充資金62.6億元。
一、惠民利企促發展,充分發揮四項保障作用
(一)保障職工合法權益。采取法治化手段,不斷擴大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出臺公積金繳存管理辦法,明確用人單位應為簽訂勞動合同的在職職工繳存公積金,協調人社部門將繳納公積金寫入勞動合同示范文本,推進社會各群體全員繳存。利用人社共享數據資源,精準掌握不繳少繳欠繳單位情況,通過信函催辦、上門催繳、行政處罰、申請法院強制執行、限制高消費等措施,督促單位按時足額為職工繳存公積金。今年前11個月,為職工催繳欠繳公積金近3000萬元,全市新增繳存單位9738個、繳存職工19.3萬人,收繳住房公積金205.8億元,同比增長10%,全市共有4.5萬個單位、150.8萬職工正常繳存住房公積金。
(二)保障群眾住房需求。持續出臺貸款、提取新政,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繳存群體。降低申貸門檻,取消二次申請公積金貸款年限限制,免除二手房貸款評估報告,與15家銀行開展組合貸款合作,持續整治房企拒貸限貸公積金行為。放寬提取條件,全面放開職工個人提取,取消單位蓋章和填表的申請環節,新增7家銀行Ⅰ類借記卡提取渠道,允許主借款人一并為配偶辦理商貸自助提取業務,探索研究老舊小區改造提取政策。今年前11個月,發放公積金貸款68.8億元,同比增長87.4%,支持職工購房面積204.5萬平方米,拉動全市住房消費206.6億元;為職工提取公積金156.7億元,助力群眾改善居住環境、實現“住有宜居”。
(三)保障資金安全增值。強化資金監管,梳理完善70多項內控制度,按月對風險隱患疑點開展電子化排查,建立健全信用評價機制,對繳存職工、繳存單位和關聯單位實行三級信用分類管理,對不繳欠繳、騙提騙貸、貸款逾期等失信行為采取懲戒措施,確保公積金安全。提升資金績效,實行“一本賬”會計核算,縮減64個銀行賬戶,提高集約化管理水平;增開備案賬戶繳存模式,推進聚合支付柜面延伸,實現貸款集中發放和還款柜面直扣,提高資金結算效率;采取市場化競爭性方式,將業務承辦銀行擴容至8家,出臺定期存款管理辦法,優化定期存款結構,科學調配存儲使用資金,提高資金收益水平。預計全年實現增值收益9.6億元,實現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8.3億元。
(四)保障全市經濟發展。減輕企業負擔,配合開展壯大民營經濟攻勢,從企業整體經營狀況出發,將困難企業申請降低公積金繳存比例下限由3%降至1%,將降低繳存比例或緩繳公積金條件放寬為上一年度經營虧損即可申請,要求企業恢復正常狀態后為職工補繳,實現降低困難企業成本和維護職工權益兼顧。擴展融資渠道,攜手建設銀行,在全省首家推出小微企業“薪金云貸”業務,依據企業繳存公積金情況,提供最高額度30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決企業融資難題,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市民消費,利用公積金大數據資源,與15家銀行合作搭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平臺,為6萬多名公積金繳存職工提供無抵押消費貸款100多億元,進一步提高市民消費能力、增強市場繁榮活力、推進我市消費擴容提質。
二、提速增效促改革,持續增強三大服務水平
(一)網上服務更快。持續優化公積金網上營業廳、微信公眾號服務功能,全年新增網辦業務16項,新注冊企業使用電子稅務證書,可在線辦理公積金繳存登記手續,職工租賃住房可在線提取,從外地來青的新市民可在網上申辦異地轉入業務,無需線下再跑腿。將商貸自助提取合作銀行擴至15家,擴充退休提取網辦條件,實現已繳社保的新職工繳存開戶實時生效,面向微信用戶推出引導式、智能化、全天候的政策咨詢服務,線上辦事體驗更快更好。通過信息共享、流程再造等創新手段,持續擴大“不見面審批”服務范圍,公積金“秒批”事項達到30項,秒批率69.8%,約占全市秒批事項的三分之一,提高便民服務水平,助力高效青島建設。
(二)窗口服務更優。深入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推行“簡化辦”,開展容缺受理,精簡建造翻建自住住房提取等7項業務辦事材料,全面取消貸款申請、提前還款等14項貸款業務所需的20項材料復印件。實行“就近辦”,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公積金繳存提取業務同城通辦。開展“延時辦”,提供雙休日預約服務、工作日午間值班服務和未結事項延時服務,實施半年來辦理業務1.2萬件,讓群眾非工作時間能辦事、辦成事。深化“上門辦”,使用行業首創的移動辦公系統,全年走進30多個繳存企業、20多個樓盤現場、10多個廣場社區為上萬名職工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等上門服務,暢通服務企業群眾的“直通車”。
(三)平臺服務更廣。搭建住房公積金綜合服務平臺,發揮多平臺協同服務優勢。加強12329熱線平臺建設,通過強化業務培訓、加大跟蹤考核、開展不滿意事項分析,提升熱線坐席疑難問題處置能力,更新熱線系統內置的短信模板90余條,今年前11個月,接聽群眾來電咨詢近30萬個,免費發送服務短信267萬余條,讓群眾咨詢政策更方便、解決問題更快捷。加強自助服務平臺建設,部署公積金自助服務終端,職工通過刷臉認證即可自助辦理商貸提取等21項常用業務,與市行政審批局、商業銀行協同推進自助終端功能整合,不斷延展公積金服務空間。加強“一網N平臺”建設,推動公積金網辦功能與外部平臺融合對接,直聯接入“青島政務通”APP,積極推進省市兩級政務網“一網通辦”,與青島銀行合作推出企業網銀繳存公積金服務,為企業職工提供更為多元化的公積金服務平臺。
三、紓難解困出實招,辦好兩個渠道反映問題
針對“三民”活動和媒體曝光兩個渠道反映的問題,認真辦理解決。圍繞2018年“三民”活動征集的1條關于加強對民營企業不繳少繳公積金監管的市民建議,發起為期100天的擴面專項攻勢,重點核查4100多個非公企業繳存情況。今年前11個月,全市新增非公繳存企業7033個、職工11.2萬人,非公繳存企業占比達到68.8%。聚焦今年媒體曝光的2個公積金貸款問題,第一時間溝通了解企業和職工需求,及時通過媒體公開整改措施,調整申貸審核標準,同房產監管部門共享新建樓盤信息,加強房企溝通協作,今年前11個月為260個新開樓盤辦理貸款準入,為1.8萬戶職工提供低息公積金貸款。同時,我們還積極通過“政務熱線”“網絡在線問政”等渠道,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近2000件,切實為市民辦實事、解難題。
四、銳意進取再出發,科學籌劃新一年工作
一年來,在廣大市民的關心支持下,住房公積金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公積金繳存的范圍還不夠廣,還有一部分非公企業和新市民群體尚未足額繳存公積金。優化營商環境的力度還不夠大,部分提取、貸款業務的辦理條件還要再放寬、流程還要再優化、材料還要再精簡。信息化建設的步伐還不夠快,部分公積金業務還沒有實現網上秒批,現有平臺的網辦體驗還不夠便捷,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
新的一年,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持續加大擴面征繳力度,將更多職工納入公積金制度保障體系;持續出臺公積金貸款、提取惠民措施,讓更多市民實現住有宜居;持續擴容“不見面審批”服務事項,讓更多群眾享受快捷高效服務;持續推進工作流程再造,讓更多企業感受優質營商環境,將公積金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社會各群體。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