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12月11日訊 (記者 張穩) 從煙臺蓬萊港一路向北,在距離港口約三十余海里的長島大欽島海域,“長鯨一號”穩穩地“坐”在海面上。近日,記者登上這座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座養殖面積60000多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上,僅有4名工作人員,每年卻能產出超過1000噸的黑魚和黃魚。
海上“造田”,四人每年養殖1000噸魚
從原始捕撈到科技養殖,從被動粗放到精致發展,蔚藍的渤海深處正變成“海上糧倉”。今年5月份,,在渤海深處的大欽島附近海域,智能網箱“長鯨一號”正式下海。當客船靠近這座海洋牧場的生產平臺,記者首先被這個海上的龐然大物所震撼。登臺遠眺,腳下深海網箱中的魚群隨處可見。
作為目前國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網箱,“長鯨一號”長寬均為66米,上環高度34米,最大設計吃水30.5米,有效養殖水體為6.4萬立方米,設計使用壽命10年,相當于100個普通網箱。弘祥海洋牧場(長鯨一號)負責人宋守剛告訴記者,網箱集成了網衣自動提升、自動投餌、水下監測等自動化裝備,日常僅需4名工人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它是全球首個深水坐底式養殖大網箱和首個實現自動提網功能的大網箱,能夠實現系統定時、定量、高效自動控制。
目前,山東正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而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海洋牧場平臺、深海養殖網箱、養殖工船將在渤海深處開辟出一片片海上“良田”。
養魚用上大數據,喂食、收網全自動
“長鯨一號”設計建造中的一大亮點便是水動力自動投餌系統。該系統由中國企業獨立研發,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能夠實現系統定時、定量、高效自動控制。
“‘長鯨一號’是中集來福士在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領域的首要力作,也是國內首個通過美國船級社檢驗和漁業船舶檢驗局檢驗的網箱?!敝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福元說。通過大數據技術,“長鯨一號”可實時反饋海洋水文信息、監測數據,是全國首個與保險公司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分享的網箱,可實現自動投餌、自動水下清洗漁網,自動提升網衣,讓海洋牧場從近海走向深海。
除了養魚,還能休閑垂釣
網箱上方建筑采用別墅設計,采用高標準“中國風”裝修風格。“這是我們特意定制的,更好地使旅游業和漁業真正結合,”宋守剛說,“這里還可以供游客休閑垂釣。在平臺兩側分別布置有150平方米的設備間和400平方米的生活區,可讓游客親身體驗高科技養魚過程?!?/p>
據宋守剛介紹,“長鯨一號”是國內首個集深水養殖和休閑垂釣功能結合的網箱,將開創養殖、旅游新模式,成為山東省深遠海智能漁業養殖和海上休閑旅游的新“地標”。
由中集來福士通過自主創新、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研發的“長鯨一號”,也是山東省和煙臺市大力建設藍色海洋經濟的成效。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中集來福士積極進行“油轉漁”,首創了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引領了全國第六次海洋漁業浪潮。用不了多久,這樣的海洋牧場平臺、深海養殖網箱、養殖工船將在深海建起“萬畝良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