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訊(記者 辛小麗)12月11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今年制定出臺了《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工作方案》,將工程建設項目涉及規劃、土地的審批環節進行全要素整合、全流程再造,在審批提速增效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為打造優良的營商環境助力添彩。
流程改革加快項目落地
據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潘奇介紹,《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工作方案》采取全市統一建設模式,建設完成青島市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整合自然資源管理和不動產登記等業務系統,實現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全業務、全過程的數字化管理,與國家、省級平臺對接匯交,為政府部門提供數據共享,向社會公眾提供政務服務。目前已完成一張底圖初步成果。
今年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節約集約用地力度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調整優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供應工作流程的意見》、《關于調整優化地價評估及土地招拍掛會審工作流程的通知》等文件,通過全流程“減、合、聯、沉”并舉措施進行改革。在工作中,取消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必須前置的要件;將具備合并辦理條件的事項整合為一個環節、一個流程;對于不具備合并辦理條件的事項,明確一個牽頭部門,實現一次報建、并聯辦理。同時,推進土地業務下沉,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供應全流程業務由原來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多部門承擔轉變為市南、市北、李滄分局主辦。成立了市北區、李滄區、高新區土地儲備分中心和市南工作組,將市土地儲備中心工作職能下沉至駐區分局,實行就近服務。
推行承諾許可“拿地開工”
對教育醫療文化衛生體育項目、社會福利項目、工業物流倉儲項目、政府投資的重點建設項目實行告知承諾許可。全部項目實行圖證分離,通過先行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后審查建筑設計方案的方式,為企業大幅度縮減審批環節和時限。
簡化工程設計方案審查的啟動條件,招拍掛用地在簽訂成交確認書的同時即可啟動聯審;劃撥用地持發改部門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即可啟動聯審;用地意向明確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產業用地,在區政府出具書面意見后即可啟動聯審。
“多證齊發”。加強內部挖潛,將核發土地《不動產權證》與工程設計方案審批、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聯辦理,最大程度壓縮《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之前的辦理時間,為“拿地開工”創造有利條件。
“測驗合一”。7月份,會同市行政審批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青島市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多測合一”改革實施方案》,將規劃核實測量、綠地面積測量、人防測量、消防測量、地下管線測量、房產測繪、地籍測繪等測繪中介服務整合成為一個綜合測繪項目,建設單位只需委托一家測繪中介機構,完成竣工驗收階段的全部測繪中介服務。
當“項目管家”提升便企水平
在項目招商洽談階段,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就提前介入,以分局為主體,建立涵蓋前期招商洽談、中期審批服務、后期監督檢查全過程的“項目管家”服務制度,提供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咨詢服務,為項目順利落地實施創造前期條件。
發揮分局業務垂直管理的優勢,在市區范圍內推行審批“全城通辦”。建設單位不受項目轄區限制,就近進行項目報建和取件,做到“管理分區域、服務不分區”。
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針對重審批輕監管帶來的種種弊端,擴大承諾許可實施范圍,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使流程再造覆蓋審批全過程。一是建立“標準單”,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全流程規范化、系統化、標準化運作。二是制定禁止企業實施的“負面單”,劃定審批紅線和底線。三是研究建立建設單位、設計單位、設計師“紅黑名單”,強化服務對象的主體責任,為依法高效推進“拿地即開工”保駕護航。四是破題“網上審批”,積極研究網上審批的技術保障措施以及管理保障措施,探索開展電子簽章和電子執照,企業和群眾可以自行打印電子證照,做到“零跑腿”。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