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省關于金融穩健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全市金融系統聚焦高質量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
存貸款創歷年之最
截至10月末,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7971.4億元和18125.2億元,本外幣存貸比達到100.9%。存貸款均保持高速增長,存款增速達到12.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增速3.9、2.9個百分點,高于深圳增速1.8個百分點。新增存款1847.0億元,為歷年之最,達到去年全年增量的1.9倍。貸款增速達到13.0%,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增速1.2、1.7個百分點,高于深圳增速1.4個百分點。新增貸款1986.3億元,也為歷年之最,比去年全年增量多293.4億元。實現保費收入424.5億元,同比增長14.9%,同比提高8.6個百分點,在5個計劃單列市中保費規模居第2位、增速居第3位。
直接融資創歷年之最
深化與上交所、深交所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發揮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作用,啟動青島市萬名企業家資本市場培訓專項行動,幫助企業了解運用資本市場。今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9家,數量為歷年之最,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第3位,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第6位。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51家,居全省首位。此外,還有擬上市公司16家。新增新三板掛牌公司4家,總數達到94家。新增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38家,總數達到1544家。前10個月,全市實現直接融資1905.7億元,規模為歷年之最,同比增長46.8%,超過去年全年直接融資額468.8億元。其中,上市公司募集資金196.8億元,新三板掛牌公司募集資金4.4億元,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實現融資21.9億元。非金融企業發行債券97只,融資644.4億元。
金融助推重大戰略
支持15個攻勢方面,舉辦三場“金融助推15個攻勢項目發布與對接會”,對338個重點項目進行集中推介,發布融資需求約1681.0億元,通過搭建“金政企”聯動發展平臺,綜合運用多元化融資渠道,滿足攻勢項目融資需求。
服務上合示范區建設方面,向國家有關部委積極爭取,支持上合示范區建設的10項外匯試點政策獲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設立旭藍產業投資基金和華潤中科(青島)人工智能產業基金,推動陽光保險等金融重點項目落戶上合示范區;與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開展交流合作,上合示范區合作金融機構達到23家。
服務自貿區建設方面,對國務院批復的山東自貿區總體方案中的金融創新試點任務逐條制定任務落地時間表和路線圖,組織召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金融政策解讀會,編印金融創新試點政策解讀手冊;發布《青島市支持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金融機構落戶若干政策》,青島銀行、青島農商銀行、中國銀行青島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已設立自貿區支行,另引進金融項目近20個。
創投風投創歷年之最
成功舉辦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揭牌啟用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舉辦“青島科創之星”路演大賽,發布實施國內創投風投行業體系最全、力度最大的“青島創投風投十條”及其實施細則,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首期120億元的青島市科創母基金。大會舉辦以來,已有253家創投風投機構在青島完成工商注冊,為歷年之最。10月末,在中基協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達到254家,備案私募基金515只,實繳管理規模796.1億元,分別比去年末增加18家、101只、155.7億元,新增備案私募基金數量及其管理規模均為歷年之最。
“雙招雙引”取得新突破
建立青島市金融招商引資信息系統,實施《青島市現代金融業市場化專業化招商工作方案》。引進東海航運保險青島分公司,交銀國際與山東省港口集團合作設立陸海聯動發展基金,助推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青島意才財富管理公司成功申請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成為2017年我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全國首家獲批的外資基金銷售機構,也是山東省首家外商獨資基金銷售機構。9月26日,注冊資本50億元的光大理財公司揭牌成立,青島成為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后,全國第四個擁有理財公司的城市。新引進金融機構10家,全市金融機構達到270家,金融業態更加豐富,金融體系更加完善,為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李常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