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紡織廢水年排放量為25億噸(約230個西湖水量),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為20億噸,由于傳統印染對水資源的依賴和廢水排放形成的環境問題,限制著該行業的可持續開展。2014年,即發集團過產學研合作開啟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的產業化研究與應用,經過多年研發實踐,于2018年建成并成功運行世界首條1200L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生產線,期間青島市科技局批準成立了青島市紡織清潔生產、智庫聯合基金,專門支持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專業化的基礎研究,為該項目技術的研發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到即發集團調研生產示范線項目時表示,即發無水染色示范線的建設運行,標志著我國無水染色工藝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具備了產業化向前推進的條件。
12月5日,由青島市服務企業工作隊七隊和即墨區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以“創新與韌行”為主題的中央、省市網絡媒體即墨民企行活動來到即發集團,深入采訪這家成立于1955年的“中華老字號”紡織企業能夠一直保持國內紡織行業領先地位的創新源頭所在。
產學研用完美結合 建成世界首條生產示范線
“應用超臨界流體的非液非氣狀態,即能夠溶解染料,又能夠將染料快速的帶入紡織品內部,整個過程不用一滴水,染色時間明顯縮短,實現“零”排放,環保而且高效?!奔窗l集團副總經理萬剛向大家解釋了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原理。據了解,目前即發集團已經創新完成“科學—技術—工程—產業—市場”全鏈條產業化形式,目前已申請30余件專利。
據了解,超臨界CO2無水染色產業化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十三五”規劃,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對于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力發展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制造工藝及裝備有積極作用。而該項技術的成功產業化,不僅是印染行業的一次技術革命,必將改變中國紡織印染行業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格局。
發力智能穿戴服裝 搭上互聯網科技快車
除了超臨界CO2無水染色技術,即發集團的另一個主攻創新方向是智能穿戴服裝。近年來,即發集團與國內行業頂尖的科研院所和團隊機構密切合作,共同研發了一衣連客可穿戴智能服。作為一款更懂人體的衣服,一衣連客可穿戴智能服專注健康管理與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采集身體的動態信息,實時監控使用者健康狀態,實現遠程預警,減低健康風險。
即發副總經理萬剛透露,相對于傳統的可穿戴設備,智能服裝首先要強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其實要具有使用的舒適性。據了解,被譽為“更懂身體的智能服裝”采用來自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型傳感器。智能服裝可以實時測定人體心率、呼吸頻率、疲勞度、睡眠狀態等多項內容,并通過低能耗藍牙無線發射器,與智能設備聯動,為使用者清楚呈現生命體征信息。
攜手匯聚海內外八方力量,開啟中國服裝發展新航程。即發集團肩負“紡織強國”行業使命,愿以真誠、品質、合作、共贏的姿態,同業界同仁、海內外朋友團結努力、共同發展,一起推動中國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