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市農業農村局奮力發起鄉村振興攻勢,全力打好產業富農、質量興農、生態惠農、改革強農“四張牌”,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5元,同比增長8.1%。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西海岸新區、膠州市、平度市被評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一、打好產業富農牌,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圍繞促進農民增收,以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引領農業現代化,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讓農業獲得社會產業平均利潤率。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堅持鎮為著力點、村為操作點,在13個鎮街開展整建制土地流轉試點,推動土地向規模經營主體集中、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全市規模經營占比增至62.3%,農業機械化水平88.5%。實施加工農業提升行動,全市農業龍頭企業達300家,其中過億元114家,農產品出口持續位居全國城市排名第一。推動休閑農業品質升級,圍繞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民變導游,培育規模休閑農業經營主體893家,農業節會80余個,帶動3萬多農戶增收致富。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成立智慧農業服務中心,建成智慧農業基地26個、益農信息服務社4000多家。實施“雙招雙引”行動,用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抓項目、建平臺,打造農業“國際客廳”,成功舉辦中國國際農機展覽會、全國首屆畜禽種業高峰論壇、亞洲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牽頭引進過億大項目16個,總投資40億元新希望生豬養殖項目已開工建設,50億美元俄農項目完成選址,帶動創建省級示范田園綜合體2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2個。
二、打好質量興農牌,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圍繞讓群眾吃的好、吃的安全,堅持源頭治理、全程監管,初步構建起從田頭到餐桌無縫對接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在產前環節,加強對投入品管理,管住“藥瓶子”。全域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開展農藥無證經營“清零”和包裝廢棄物回收行動,取締農藥無證經營單位1002個,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4270多萬個,有效保障產地環境安全。在產中環節,重點推進信息化監管,扎緊“網格子”。建立市、區市、鎮街、村(合作社)四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搭建農產品信息化監管、農藥經營追溯、畜牧業安全監管3大平臺,將1200家農產品種植主體、5100家畜禽產品養殖生產經營主體和3000多家農資經營主體全部納入平臺監管,完成農產品檢測37萬批次,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動物病種檢測23.9萬份,實現農產品質量監管全程無死角。在產后環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育出“好牌子”。打造“青島農品”區域公用品牌,成功舉辦第四屆知名農產品品牌評選,完成首批授權品牌40個,在中央電視臺開展系列宣傳,向全國全球推介青島“好山好水好農品”,全市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2個,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
三、打好生態惠農牌,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圍繞讓農村生態好起來、環境靚起來,堅持全域統籌、科學規劃,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獲得均等的公共服務。按照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人文美、服務美“五美融合”,在全市開工建設100個市級、2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受益農戶27.9萬戶,西海岸新區楊家山里等11個美麗鄉村示范片區成為大青島的靚麗風景線。開展“百鎮千村萬巷”環境整治攻堅行動,動員67萬人次參與,清理積存垃圾28萬噸、河塘9000個,全市村容村貌實現較大提升。實施農業綠色發展行動,新增水肥一體化17.8萬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80%,化肥農藥施用總量實現零增長。
四、打好改革強農牌,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圍繞增強發展動力,堅持以確權賦能為核心,持續深化各項改革,增加鄉村振興制度供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全市5836個村完成改革任務,占村莊總數的97%,累計量化集體資產302億元,分紅近11億元。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 2.5 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996 家,帶動服務小農戶 100 多萬戶。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做到“三個一”為企業服務,即所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一竿子插到底、一門受理、一次辦好,實現所有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全國同行業最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