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青島是一座特色鮮明的城市,優美的海濱風光、多樣的歷史建筑、著名的嶗山景區,形成了“山、海、島、城”一體的城市空間格局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特色城市風貌。為在更廣領域、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加強城市風貌保護,規范城市風貌管理,我市制定了新的關于城市風貌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將從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昨天市人大組織《條例》貫徹實施座談會,各相關部門及區市負責人對下一步《條例》執行介紹了相關措施。
《條例》下月起正式實施
《青島市城市風貌保護條例》將從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共六十條,分為總則、保護內容、保護規劃、自然風貌保護、人文風貌保護、法律責任、附則等七章。與以往的法規相比,條例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海濱風貌保護,《條例》將我市行政區域內海岸帶的自然風貌都納入保護范圍;對構成生態間隔的關鍵區域強化保護,山體、河流、湖泊、濕地等自然環境要素不僅構成城市景觀、提升城市形象,而且是重要的生態間隔,是構建山環水繞的城市空間布局的基礎,特別是針對日益增多的高層建筑遮擋山體、破壞景觀的現象,《條例》增加了山體周邊建筑高度控制線、山體眺望視域等規定,對于保護青島山際線,維護“山、海、島、城”一體格局意義重大;全面保護人文風貌,立法仍然將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特色風貌的保護作為重點內容,對工業遺產、鄉土建筑、軍事遺址等歷史文化遺產,條例規定應結合城市風貌保護要求一并加以規劃、保護,并對名人故居的認定、保護等作出了明確要求。
修復海岸線生態環境
據悉,下一步,市政府將把城市風貌保護工作作為政府重點工作內容,所需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市城鄉建委將抓緊組織編制市區內37個山頭的公園規劃與整治規劃,結合已開展的河流整治工作,劃定河道藍線,引入綠道理念,形成以濱海綠道、環山綠道、沿河綠道為特色,以城市社區綠道為基礎的“城市綠色網絡”。針對海灣地區沙灘、礁石、岸線保護等問題,市海洋漁業部門、市城鄉規劃部門會同各區市政府編制青島市海岸線整治規劃,劃定自然岸線保護范圍。在自然岸線保護范圍內,禁止圍海、填海、建設堤壩、筑池養殖以及其他改變岸線自然屬性的行為,禁止破壞自然岸線的自然地形地貌與景觀。利用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市域范圍內的海岸線生態環境修復。
破壞城市風貌可舉報
市城市管理局負責人介紹說,全市城管部門將對通過執法巡查和信訪、媒體反映等渠道獲得的破壞城市風貌線索,進行調查核實,與其他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及時移交、反饋審批和處理信息,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告,實現信息互通和數據共享。同時動員、鼓勵群眾參與監督、舉報破壞城市風貌的違法行為,并保證舉報投訴渠道的暢通。
修繕8處名人故居
市南區將加強修繕整治,針對轄區內歷史風貌街區和優秀建筑,在保證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充分征求使用單位和居民意愿,制定整修計劃分步實施保護性修繕。重點做好名人故居的修繕工作,2015年計劃對王統照故居等8處名人故居進行修繕。加大西部城區樓院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