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2019三民活動述職現場】青島市科技局: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創新創業高地

    市科技局局長呂鵬述職。

    今年以來,市科技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 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抓 好流程再造、產業培育、平臺建設、服務提升四項重點工作,全面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 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努力打造長江以北地區創新創業高地。

    市科技局局長呂鵬述職。

    第一,抓科技管理流程再造,提升科技創新效率

    一是突出創新謀劃。學深圳、趕深圳,打造良好創 新創業生態,出臺三年攻勢作戰方案,打好人才支撐、 資本助力、產業培育、平臺建設、服務提升5場攻堅戰, 科技引領城建設全面起勢,市場化、法治化的創新創業 環境逐步構建。

    二是推進科技計劃改革。出臺《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方案》,改革項目形成和組織實施機制,加強政府主動 布局,設立局區(市)會商專項,集中力量辦大事,將 以論文和專利為驗收標準、“撒芝麻鹽”的160余個項 目全部砍掉。革新項目評價機制,實行“以賽代評”, 以創新創業大賽結果取代創新創業項目評審。

    三是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針對企業反映的服 務辦理時限長問題,簡化流程,大幅壓縮辦理時限,將 辦理免稅的技術開發和轉讓合同登記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當天辦結,將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時限由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兩項辦理時限均已達到全國同類城 市最短。

    第二,抓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城市創新能力

    一是打造重大創新平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 國內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國際高分辨率地球系 統預測實驗室啟用。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的三個重點項目主體完工。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標志我國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6月,省、院、 市三方簽約共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和山東能源研究 院,打造全國最高水平的海洋和能源科技創新平臺。

    二是加快引進機構建設。哈工程船舶科技園累計孵 化企業152家,實現產值6億元、稅收4000萬元。中科院青島航空技術研究院百公斤級小型渦噴發動機實現量產。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科院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青島研發基地成功落戶。全省 首批5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中,我市2家獲批,居全省首位。

    第三,抓科技服務體系打造,提升城市創新活力

    一是促進科技企業與資本結合。設立科創母基金, 重點支持成果轉化及高端科技產業化項目培育。深化科 技金融投(保)貸聯動業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低 成本融資服務,1-10 月,為43家次企業提供1.65億元支持,同比增長59%。組織“千帆融資通”系列對接活動19場,參與項目126個,對接資金需求12億元, 實現融資2億元。

    二是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引入知名科技服務機構, 以平臺思維打造標桿孵化器。與啟迪控股開展全面合作, 簽約項目87個,落地公司38家。引進華夏基石成立區 域總部并導入頭部企業在青設立北方總部。引進春光里 打造創投生態綜合體。引進創業黑馬建設獨角獸創新加 速基地。引進中國科技開發院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和產業培育平臺。改革創新創業大賽組織形式,首次設立深圳 賽區,提升辦賽水平。

    三是推動產學研對接合作。聚焦科技成果轉化信息 不對稱問題,組織各類產學研對接活動200余場,發布 成果近2700項,達成合作意向530余個,合同金額超2億元。加快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全市技 術經紀人達到839名。

    通過以上三項重點工作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高企總數預計達到3600家。新增上市高企 4家, 海爾生物醫療成為我市首家登陸科創板企業。4252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1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3%和 98%,進一步為企業減負。

    引進中國三大藥物所 中的兩家——軍事醫學研究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導入一批高端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兩個中科院先 導專項——仿生橡膠航空輪胎和高端軸承制造有望落 地。47人新入選創業創新領軍人才計劃,累計支持達 256人,青島第八次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 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青大附院相隔3000公里成功開展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輔助手術,成為亞洲跨度最 大遠程手術。支持中皓生物研發的“脫細胞角膜植片” 獲批三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將幫助眼角膜患者解除痛苦。

    一年來,我們通過“網絡問政”“行風在線”“三民活動”等各類政民互動平臺,收到意見建議144條, 全部辦結。其中,針對《問政山東》節目曝光的高企補 助撥款不及時的情況,我們汲取教訓,嚴肅整治科技政策不落實、承諾不兌現、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針對《青島日報—曝光臺》報道的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補貼政 策落地不到位問題,我們立行立改,修訂創新券管理辦法,爭取盡快出臺實施。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雖較好完成目標任務,但對標先進城市,還有一些不足:如政府訂單向本地中小微科 技企業開放不足;科創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仍然融資 困難;基金偏保守,資金投放不足;銀行業的科技金融 板塊迫切需要進一步放量以支持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高 校院所關注論文專利而不關注轉化的現狀還沒有根本改 變;專利、咨詢等科技服務機構仍然薄弱。

    2020 年,我們將秉承以下指導思想扎實推進工作: 在關注和服務國企的同時,更加關注和服務好民企;在 關注和服務大企業的同時,更加關注和服務好中小微科 技企業;在關注論文、專利等科技成果的同時,更加關 注成果轉化產業落地。取得幾個點上的成績比較容易, 但是創新創業生態的營造非一日之功。我們要按規律辦事,促進人才、資本、平臺、科技服務等創新要素持續 快速集聚耦合,努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創新型城 市,為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大都市提 供有力科技支撐。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