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xlrhz"></address>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meter id="xlrhz"></meter></listing></address>

<em id="xlrhz"><address id="xlrhz"></address></em>

<address id="xlrhz"><address id="xlrhz"><nobr id="xlrhz"></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xlrhz"><listing id="xlrhz"></listing></address>
    我的位置:首頁>文章詳情

    特色旅游讓西海岸鄉村變“花園” 造富一方

    金秋十月,靈山衛街道辦事處毛家山村房前屋后插縫種植的柿子樹上,掛滿了金燦燦的柿子。10月9日,記者來到坐落在小珠山南麓的毛家山村,這里風景秀麗,山林茂盛,漫山遍野都是果樹,金燦燦的柿子非常顯眼。

    遍植經濟林村莊變“搖錢樹”

    走進毛家山村,記者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用器具采摘柿子。“我們的柿子不打藥,完全是原生態的,吃著放心。”村民王女士告訴記者。

    說起經濟林的種植,毛家山村黨支部書記陳汝利如數家珍。“1992年,我趕集時買回了36株杏樹,栽到了村主街道兩側。”陳汝利說,自從那時開始,經濟果木的種植便一發不可收拾。如今,毛家山村房前屋后、村里村外、漫山遍野全栽種著果樹,數目從36棵增加到近20萬棵。“我們村種植的果樹品種繁多,桃、杏、櫻桃、柿子……數不勝數。”陳汝利告訴記者,不僅全村房前屋后種上了果樹,連1000多畝荒山也全是果樹,一年四季,三季花果。“果樹,讓村莊變得漂亮的同時,也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陳汝利認為,目前村民靠采摘鮮果,每戶每年賺個六七千元不成問題,有的甚至能收益上萬元。

    開發特色旅游“村頭經濟”火起來

    近幾年來,毛家山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山區風景資源,突出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小果采摘、登山旅游等特色產業。“自助采摘游”等“村頭經濟”也日漸紅火起來。“村里先后投入900余萬元,修建了攬月亭、望海亭、半山亭、月亮灣水庫等旅游基礎設施。”陳汝利說,同時投入30余萬元對部分裸露山體進行了植被綠化,高標準規劃,推動山村特色旅游提升改造,并成功入選山東省旅游特色村。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淳樸的鄉土風情,每年春天都吸引著許多游客到毛家山觀光旅游。“村里旅游開發后,來玩的人也多了,櫻桃、柿子等就不用下去賣了,在門外擺個攤,就能賣出去了。”毛家山村村民鄭琳琳告訴記者。

    建設廠房大力發展集體經濟

    種植經濟林、發展特色旅游,這都與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分不開。近年來,毛家山村通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把一個閉塞的小山村建成了生態休閑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隨著城市空間的擴大和二三產業的發展,毛家山村的土地越來越金貴。許多企業前來洽談,想一次性征用村里的土地。針對這一情況,毛家山村籌資自己建廠房。村里先后建起了一萬多平方米的通用廠房,租給黃海學院的實訓基地和外來的企業,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60多萬元。“廠房租賃可讓村里年年有收入。”陳汝利說,這種情況可以讓村里更有發展后勁。

    集體家底厚實了,毛家山村便著手改造美化村莊面貌。近年,毛家山村先后投入了200多萬元,規劃整修了近兩萬平方米的街道。同時,村集體也加大了文體文化場所的建設,豐富了農民的文體生活。本報記者 范鎮 通訊員 裴甲軍 張和軍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国产剧情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