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擁有豐富、優質的海洋科技資源,聚集著全國30%的涉海院士、40%的高端涉海機構、50%的海洋領域國際領跑技術。經略海洋,需要海洋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也需要涵養公民海洋素養的沃土??破帐菄覄撔麦w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體化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中起著貫穿聯通作用。4月30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打造青島海洋科普之城相關部署。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秦云鵬表示,青島將按照“一二三”工作思路,提升海洋科普品牌化、協同化、全域化水平,促進海洋科普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一二三”工作思路
“一”指的是錨定一個目標:通過開發海洋科普優質產品和服務,打造校外科學教育沉浸式“第二課堂”,輸出先進科普模式與優質資源,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青島海洋科普之城,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青島力量。
“二”指的是創新兩個模式:探索“海洋科普+”跨界合作模式和“+海洋科普”理念融合模式,推動海洋科普與教育、文旅、研學、媒體、培訓深度融合,推動新技術手段、市場化思維、跨產業聯動與科普產業有機融合。
“三”指的是構建三個工作體系:以建設海洋科普資源平臺、活動拓展、數字傳播三大工作體系為支點,廣泛撬動社會力量和科普資源,構建海洋科普合作平臺。
聚力構建“三個體系”
工作舉措方面,將聚力構建海洋科普資源平臺體系、海洋科普活動拓展體系、海洋科普活動拓展體系等“三個體系”。
完善科普場館發展體系,以青島海洋科普聯盟、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聯盟等區域性科普組織為紐帶,引領更多科普場館參與海洋科普事業,進一步發揮青島海洋科技館、青島科技館的主陣地作用,發揮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示范引領作用,發揮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中國大洋樣品館等專業性博物館、展覽館的展教優勢,發揮海信探索中心、青島貝殼博物館等社會化場館的運行優勢,促進館際合作、館社合作、跨界合作。
規劃海洋科普研學精品計劃,圍繞青少年多樣化科普需求,大力開發科學文化積淀深厚、海洋特色鮮明、科普屬性突出、地緣優勢顯著的主題研學計劃。
開發海洋科普特色課程,與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進一步對接合作,繼續開發注重互動性、探究性的海洋科普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課程。
匯聚海洋科普優質資源,通過開展原創海洋科普作品、海洋科學家精神宣傳作品征集活動,篩選推介海洋科普精品圖書、出版物等方式,形成科普資源包和線上資源平臺,多渠道對外開放共享。
培育海洋科普骨干人才,廣泛宣傳動員,鼓勵科普專家、科普大咖、科學副校長、海洋科研人員、教育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群體積極參與海洋科普,為青島建設海洋科普之城夯實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推出包括科普競賽、聯合活動、主題活動、特色活動在內的海洋科普系列活動。精心培育青島市海洋科普知識網絡競賽、青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島市小學生海洋科普講解大賽、青島市中小學海洋知識競賽等競賽品牌,策劃組織海洋科普“五進”活動、海洋科普聯合活動,借助科普秀、科普劇、科學實驗、觀察體驗等新的活動載體,發揮“校外大課堂”浸潤式科學傳播的優勢,推動科學傳播大眾化。另外,為推動青島優質海洋科普資源整合輸出,市科協將積極融入青島對口協作工作大局,繼續深化打造西藏日喀則海洋科普館,擬于今年下半年開展“海洋科普西部行”活動,組織專職科普人員和科技志愿者赴甘肅定西等地,為中西部青少年推出涵蓋海洋科普巡展、講座進校園、科學家精神展覽、科學小實驗等板塊在內的“科普大餐”,加快實現海洋科普資源跨地域流動與共享。
在“媒體+科普”上下功夫,將繼續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提升優質科普內容的創作和傳播能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