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之際,4月28日,青島出版集團、青島海發集團聯合出版的青島電影史新編《青島電影1905-2025》在青島電影博物館正式發布。該書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主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徐皓月擔任執行主編,青島出版社出版發行。
青島海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管學鋒,青島海發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玉曉,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尹瑞強,青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賈慶鵬,青島出版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東華,青島出版集團副總經理徐建民,本書執行主編徐皓月出席發布會。
發布會上,本書主編尹鴻通過視頻分享了創作初衷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他表示,青島是一座與電影有著深刻淵源的城市。青島不僅是中國早期電影的重要取景地,更是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的先鋒城市。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去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可以看到青島電影產業所蘊含的蓬勃生機和生命力,也看到青島電影未來可能產生的更大飛躍和更高成就。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的電影愛好者感受到青島電影的獨特魅力,也希望能為青島電影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這段百年光影傳奇在未來續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王東華在致辭中表示,《青島電影1905-2025》回顧青島電影百年輝煌歷程,挖掘珍貴的歷史影像、幕后故事與行業記憶,為中國電影史研究提供一份生動翔實的地方樣本。書中既有對青島電影黃金時代的追憶,也有對當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的記錄;既有對老一輩電影人的致敬,也有對新生代創作者的期待。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橋梁,連接著青島電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相信在未來,青島電影將繼續書寫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周玉曉在致辭中表示,這本書的出版,是青島出版集團與青島海發集團共同努力的結晶,也是對青島電影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書中回顧了青島電影從誕生之初的艱難探索,到紅色革命時期的輝煌成就,再到改革開放后的蓬勃發展,直至如今成為世界影都的壯麗篇章,每一個時期都凝聚著無數電影人的心血和智慧,都承載著青島這座城市對電影的熱愛和追求。該書是對青島電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傳承,也是對中國電影史和青島城市文化研究的豐富與拓展,對于保存鮮活的青島電影史具有重大意義。
《青島電影1905-2025》聚焦中國百余年電影史,從早期承載的舶來文化到紅色年代的銀幕熱血,從改革開放的產業騰飛到東方影都的全球崛起……融電影學、社會學與城市發展研究等多維視角于一爐。全書以時間為軸、以事件為脈、以電影為魂、以青島為鏡,分為發軔之始、紅色巨浪、改革之春、工業重鎮四篇長卷,首次全景式梳理青島120年電影發展脈絡,以一座城市的視角折射中國電影從萌芽到屹立世界的壯闊歷程。書中不僅包含了作者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和獨到見解,還融入了豐富的案例和生動的故事,使內容通俗易懂,極具可讀性。
其中,“發軔之始 華影首景”篇作為青島電影的啟蒙篇章,聚焦青島作為中國電影放映重鎮的角色,揭秘《劫后桃花》等經典影片誕生的文化土壤;“紅色巨浪 國影之光”篇書寫了青島電影與家國命運的同頻共振,還原新中國成立后青島電影事業的轉型,解析《青春之歌》等紅色經典背后的創作故事;“改革之春 影壇錦簇”篇描摹了中國電影市場化轉型的青島樣本,《青島電影》月刊以犀利的評論推動影評大眾化,銀星院線以院線制改革打破地域壁壘,“金鳳凰獎”的落戶讓青島成為電影文旅融合的先鋒,這座“明星搖籃”不斷涌現出杰出的電影藝術家,為中國銀幕注入獨特的“青島氣質”;“工業重鎮 世界影都”篇展現了青島轉型為世界影都的華麗篇章,以東方影都為核心,剖析青島如何以工業化體系支撐《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科幻巨制,奠定中國電影科技高地的地位。
《青島電影1905-2025》的出版,為青島電影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動能與歷史注腳,通過對青島百年電影史的系統性梳理,不僅讓本土電影文化資源得以深度挖掘與呈現,更為當下電影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厚重的歷史參照。青島出版集團將以《青島電影1905-2025》的出版發行為契機,依托出版發行、新聞宣傳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為青島電影產業搭建起交流與發展的平臺,在新時代續寫光影傳奇,綻放城市文化新魅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